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4-05-27 06: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有什么?合同无效有五种情形,包括主体不适格、意思表示不真实、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违背公序良俗和免责条款无效。了解这些有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

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有哪些

  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包括:

  1.主体不适格签订的合同。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体现了《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

  2.意思表示不真实签订的合同。例如,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符合《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

  3.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即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4.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即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5.免责条款无效的情形。合同中的某些免责条款,如造成对方人身损害或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被认定为无效。

二、

合同效力状态解读

  合同的效力状态可分为四大类:

  1.有效合同。是指具备了合同的生效要件,能够产生合同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合同。

  2.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赋予其法律效力。

  3.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已成立的合同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生效与否尚未确定,须经过补正方可生效,在一定的期限内不予补正则视为无效的合同。

  4.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可撤销合同的效力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但又不同于绝对无效的合同。

  你对合同效力还有哪些疑问?在签订合同时,你是否遇到过效力问题?找法网随时为你提供法律支持,保障你的权益不受损害。

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有哪些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15872
在线咨询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订立合作协议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合作协议书出于双方公平自愿的情形下订立的,即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则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
合同无效五种情形具体是哪些
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是: 1、合同当事人没有缔约能力; 2、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请知规定; 3、合同违背公序良俗; 4、合同意思表示虚假; 5、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包括哪些
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包括: 1、存在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2、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3、违背公序良俗的; 4、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效合同的五种情形是
无效合同的五种情形为: 1、合同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 2、合同是基于虚假的意思表示成立的; 3、合同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4、合同违背公序良俗的; 5
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有哪些呢
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如下: 1、合同当事人没有缔约能力; 2、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请知心规定; 3、合同违背公序良俗; 4、合同意思表示虚假; 5、当事人恶意串通,
能否为未成年人办理手机号码过户?
您好,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被双开人员刑满释放后能否继续享受养老金?
关于服刑人员养老保险,服刑人员是否需要缴纳。根据规定,服刑期间的工龄是作废的,刑满之后的人员可以以社会人员的身份继续缴纳养老保险,在服刑之前的工龄和缴纳保费的年
在哪些部门进行工伤鉴定
在工伤认定时效(一年)内可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然后进行伤残鉴定,继而确定要求赔偿额度
怎样举报私人补课班
可以举报。电话举报直接高效,需准备相关证据;网上投诉方便快捷,可匿名进行;文字举报更为详细,适合复杂情况。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式,确保举报效果最大化。
想我买脱毛仪去唇毛,如果没有效果,脱毛仪无效,导致唇毛变硬,这样30天无效退款该怎么处理?
先协商,后诉讼。协商时保留证据,提出合理退款要求。若协商无果,可向法院起诉,要求退款及赔偿。注意收集相关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因为离职时间没有谈妥被驳回,后面又被劝下来,我可以按5.13算我的离职请求吗?
针对你的情况,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需根据实际情况和证据情况来定,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想领养一名战乱中的孤儿,怎样才能养
领养孤儿需遵循法律程序,包括申请、审查和登记。申请时需夫妻双方亲自到登记机关办理,经审查符合条件后,将准予登记并发给收养证。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