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拨土地转让流程要怎么走
更新时间:2024-06-03 07: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划拨土地转让流程包括申请、受理和审查、地价评估、方案报批、公开交易、签订转让合同和办理出让手续七步。遵循这些步骤可确保转让过程顺利进行。遇到法律难题?找法网站律师随时为您解答。
一、
划拨土地转让流程要怎么走
划拨土地转让流程在我国土地转让中属于较为复杂的一类。为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我们为您整理了划拨土地转让流程的七个关键步骤。
1.申请。交易双方需要提出转让和受让的申请,同时提供包括转让协议、土地使用证、宗地界址点图、建筑物产权证明、法人资格证明、委托书和身份证明等资料。
2.受理和审查。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收到申请后,会依据相关规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就申请地块的土地用途等征询规划管理部门的意见。
3.地价评估。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组织对申请转让地块的出让土地使用权市场价格和划拨土地使用权权益价格进行评估,以确定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额。
二、
转让流程审核审批
在划拨土地转让流程中,审核审批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1.方案报批和发出准予转让通知书。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协议出让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2.批准后,会向申请人发出《划拨土地使用权准予转让通知书》,明确准予转让的标的、原土地使用权人、转让确定受让人的要求、受让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等。
3.公开交易。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准予转让通知书》的申请人,需要在土地有形市场等场所公开交易,确定受让人和成交价款。

三、
转让手续的完成
在完成了审核审批环节后,划拨土地转让流程进入最后的手续完成阶段。
1.签订转让合同。通过公开交易确定受让方和成交价款后,转让人与受让人需要签订转让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款。
2.办理出让手续。受让人在达成交易后的10日内,需要持转让合同、原土地使用证、准予转让通知书等材料,向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出让手续。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依法收回原土地使用权人的划拨决定书,注销土地登记,收回原土地证书,并与受让方签订出让合同。
转让划拨土地时遇到问题?别担心,找法网站律师随时在线为您解答。专业法律服务,让您的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划拔土地怎么转让?
法律分析:土地使用权的划拔转让流程如下:1、与受让人签订土地转让合同2、到原土地使用权证的部门申请办理过户手续;3、如建筑物一同转让的,也应办理不动产过户登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第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
第二十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应当签订转让合同。
第二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登记文件中所载明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
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转让流程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的流程如下:1、签订书面形式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2、按照转让合同的约定支付价款、履行义务。3、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过户登记手续。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