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诉讼时效规定

更新时间:2024-05-17 01:04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本文详细解读了劳动法诉讼时效的各项规定,具体来说对于劳动仲裁不服的,十五天内可以起诉。了解这些规定有助于劳动者在维权时避免错过法律保护的时机。
一、

劳动法诉讼时效规定

  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三条规定: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

劳动报酬时效说明

  1.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因此,欠发的工资、奖金、加班工资、高温津贴等都属于劳动报酬范畴,不受仲裁时效一年的限制。

  2.用人单位对于超过两年以上的工资台账已无保管的义务,因此在无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欠发劳动报酬的情形下,劳动者提出自仲裁之日起往前追溯超过两年的劳动报酬诉求可能得不到支持。

劳动法诉讼时效规定

三、

非劳动报酬时效判定

  1.非劳动报酬的时效判定主要适用于经济补偿金、赔偿金、代通知金等诉求。这些诉求的仲裁时效为一年,自劳动者离职之日起计算。

  这意味着劳动者在离职后的一年内必须提出这些诉求,否则可能失去法律的保护。

  2.对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以及未休年休假工资等诉求,虽然带有工资两字,但因其性质并非纯粹的劳动报酬,因此也适用一年的仲裁时效。

  综上所述,劳动法诉讼时效的规定涉及多个方面,劳动者在维护自身权益时需充分了解相关规定,以确保诉求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得到妥善处理。

  你了解劳动仲裁时效的相关规定了吗?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欢迎在找法网上提问,我们会为你提供更专业的法律解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劳动诉讼时效是多久的法律
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明确为一年。具体的操作流程包括:首先,双方可以尝试通过协商的方式直接解决争议;其次,如果协商无果,可以请求第三方进行调解以达成协议;再次,如果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最后,如果仍对仲裁结果持有异议,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规定有哪些内容
劳动争议的时效性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当事人应及时处理。首先可以尝试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如果协商无果,则可以申请调解;调解无果的情况下,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对于仲裁结果仍然不服,可以在规定的诉讼时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整个过程需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时限,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劳动争议追诉时效最新规定是什么时间执行
劳动争议追诉时效是六十天。在时效期内,可选择的处理方式有:1. 协商,双方直接沟通解决争议;2. 调解,通过第三方协助达成和解;3. 仲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 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律师解答动态
领深圳失业金期间重新上班签合同买意外险不冲突,但买社保就有冲突了。失业金领取条件要求处于失业状态,重
你好,诉讼期间转移财产的,当然可以要求分割,且转移财产一方还要承担少分或不分的法律后果
基本是很难的,除非检察院要求或者省级以上公安批准,否则基本不可能再走刑事
你好电话沟通你的事情
您好,您具体遇到了哪方面的法律问题。
您好,您具体遇到了哪方面的法律问题。
我也要提问
相关文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