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申诉和再审的区别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4-08-01 11: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本文详细解析了民事申诉和再审在性质、条件和效力上的区别。申诉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体现,再审则是纠正生效裁判错误的诉讼程序。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你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
民事申诉和再审的区别有哪些
民事申诉和再审是两种不同的法律程序,它们在性质、条件和效力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
1.申诉制度在我国法律文化中占有独特地位,但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生效判决、裁定不服的,应提出再审申请,而非申诉。
2.再审则是为纠正已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进行的审理。
二、
再审与申诉性质差异
1.再审申请权是民事诉讼法赋予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申请再审是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行为。
2.申诉权则是宪法赋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一项民主权利,申诉是当事人行使民主权利的行为。
这意味着,再审和申诉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再审是一种诉讼行为,而申诉则是一种民主权利的表达。

三、
申复与再审条件效力
1.申请再审需要满足时间和管辖等条件限制,当事人必须在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两年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原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2.申诉则没有时间限制和管辖权的限制,当事人既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诉,也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诉,甚至可以向检察机关及其他机关申诉。
3.在效力上,只要当事人的再审申请符合法定的条件,人民法院就应当对案件进行再审,申诉并不必然引起再审程序,它主要是作为人民法院和其他机关发现裁判错误的一种渠道。
综上所述,民事申诉和再审在性质、条件和效力上均存在明显的区别。
再审是当事人的一种诉讼权利,旨在纠正已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书,而申诉则是当事人行使民主权利的行为,没有时间和管辖权的限制。
是否还有其他法律疑问?在找法网,我们始终陪伴在你身边,解答你的法律困惑。快来发起咨询,我们一起探索法律的奥秘吧!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申诉和再审有什么区别?
申诉和再审的区别在于主体、期限和管辖法院。申诉可由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无时间限制;而再审申请主体有限,且需在法定期限内提出。选择申诉还是再审,需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综合考虑。
你好,我想问一下再审和申诉的区别
申诉和再审的区别有:
1. 申请的主体不同。申请再审的主体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而再审申请的主体为原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2. 期限不同。申请再审的期限是法律文书生效后的2年内,而申诉没有时间限制。
3. 管辖法院不同。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再审和申诉的区别,有哪些规定
一、再审和申诉的区别
1. 主体不同。申请再审的主体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其他人无权提起再审申请。
2. 对象不同。申请再审的对象是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与裁定,以及违反自愿原则或内容违法的调解书。
3. 期限不同。申请再审的期限是法律文书生效后的六个月内,超过2年则丧失申请再审权。
4. 法定情形不同。申请再审需符合法定情形。
5. 管辖法院不同。再审申请需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二、再审时是否需要缴纳诉讼费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缴纳诉讼费,但有以下例外:
1. 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并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
2.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未提出上诉,但之后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