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判定的两个基本原则
更新时间:2024-07-19 09: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专利侵权判定中,我们需遵循等同和多余指定两大原则,同时满足形式与实质要件。本文深入解析这些原则与要件,帮助读者理解专利侵权判定的逻辑与标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
专利侵权判定的两个基本原则
在判定专利侵权时,我们需要牢牢把握两个基本原则。
1.等同原则,这一原则旨在防止被控侵权人通过规避法律来逃避侵权责任,确保专利权人的合法权利得到公平保护。
2.多余指定原则,当专利权人将非必要技术特征纳入独立权利要求中时,为了避免对专利权人造成不公平,我们在判定专利侵权时会排除这些非必要技术特征,不再作为判定依据。
二、
专利侵权判定形式要件
构成专利侵权的形式要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实施行为必须涉及有效的专利,这是判定侵权的基础。
2.实施行为必须未获得专利权人的许可或授权,这是判定侵权的关键。
3.实施行为必须以生产经营为目的,非生产经营行为不构成侵权。
4.实施了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侵犯涉案专利的侵权行为,这是判定侵权的具体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行为人是否主观故意并不是形式要件的一部分。

三、
专利侵权判定实质要件
除了形式要件外,专利侵权判定还需要满足实质要件。
1.被侵害的专利必须是有效存在的,这是判定侵权的前提条件。
2.存在侵权行为,即行为人在行动上侵害了专利权人的专利权。这种侵权行为是为了以生产经营的方式谋取不法利益,如果行为人采取的是非生产经营的方式,则不构成侵权。
3.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允许。这些实质要件共同构成了专利侵权判定的基础。
对于专利侵权判定,你还有其他疑问吗?找法网随时为你提供法律支持,帮你解决难题。让我们共同维护公平正义,共创法治社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专利侵权的认定标准
专利侵权的认定依据包括实际损失、因果关系及生产经营目的。在处理专利侵权问题时,应首先收集相关证据,并与侵权方进行协商。若协商无果或情况紧急,还可以向行政机关进行投诉。若需要迅速制止侵权行为并追求赔偿,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并追求相应的赔偿责任。
对于专利侵权案件,损失的确定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专利侵权赔偿的计算方法如下:首先,可以采用实际损失计算法,根据因侵权所受的实际经济损失来确定赔偿额,包括销售额和利润的损失等;其次,当实际损失难以计算时,可以采用侵权获利计算法,根据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赔偿额;最后,如果前两种方法都无法确定赔偿金额,法院会根据专利的类型、侵权性质和情节等因素,在法定范围内酌定赔偿额。为避免赔偿难度增加或赔偿额度减少,建议及时采取行动。
如何明确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
专利侵权可通过协商、起诉、请求管理部门处理。协商适用于双方愿意和解的情况;起诉适用于侵权严重、证据充分的情况;请求管理部门处理可快速制止侵权行为,适用于急需保护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