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扰民问题归谁管

更新时间:2024-05-18 00: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噪声扰民问题关乎我们日常生活品质,遇到噪音问题该找哪个部门?本文详细解析了噪声扰民问题的归责部门,包括环保、公安等,并介绍了相关法律规定和城市噪声限值。
一、

噪声扰民问题归谁管

  1.噪声扰民问题通常归属于环境保护部门管理。

  2.如果发生噪音扰民行为,居民可以首先尝试与制造噪音的当事人进行沟通,协商解决。

  3.如果协商无果,或者噪音问题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居民可以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请求其介入处理。

  4.对于不同类型的噪音扰民,如行人聊天喊叫、音响设备造成的扰民,建议报警处理。

二、

噪声扰民规定及部门

  1.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

  2.对于不同类型的噪声污染,有不同的管理部门负责处理。

  (1)环保部门负责处理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产生的噪声污染;

  (2)公安部门则负责处理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如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的噪声污染。

  总结,噪声扰民问题是一个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对于居民来说,了解噪声污染的规定和管理部门,以及掌握相应的限值标准,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

  噪声污染影响生活品质,维护权益需知法懂法。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噪声扰民问题,在线咨询找法网,我们会给你专业的解答。

噪声扰民问题归谁管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环境保护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38766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街上喇叭噪音谁管
  噪音扰民可以报警,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治安管理处
臭味扰民归哪个部门管
你好,建议找卫生管理部门。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噪音扰民应该怎么办?
噪音扰民应该怎么办?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
生活噪音扰民亟待规范整治
生活噪音扰民亟待规范整治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ktv噪音扰民归谁管
对于噪音扰民的管理部门,要区分不同的噪音类型来看。如果是工业噪音或建筑施工噪音的,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管理;如果是交通噪音或社会生活噪声的,由公安机关管理
ktv噪音扰民归哪个部门管
如果是民众之间的噪音扰民,可以通过调解,协商,或报警处理;如果是企业个体户噪音扰民,可以向城建服务相关单位举报投诉。法律依据: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
ktv扰民归谁管
投诉ktv如果是因为制造噪声,可以打110,由公安机关进行调解或对噪声制造者处警告,其仍不改正的,处以罚款;如果是投诉其违法经营,可以拨打12318的电话。&l
工地噪音扰民归谁管
噪音扰民归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公安机关管理。对于噪音扰民的管理部门,要区分不同的噪音类型来看。如果是工业噪音或建筑施工噪音的,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管理;如果
法律对房屋装修噪音规定有哪些
法律对房屋装修噪音规定有哪些
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
装修扰民噪音时间规定是怎样的
装修扰民噪音时间规定是怎样的
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
那要是我爸爸总是骂我,我可以报警啊!
您好,及时报警,让警方处理
商家说退款,我需要赔偿
消费者可以依法要求卖家退换货以及赔偿损失,或者请求消费者协会组织调解、损失严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居民小区噪音标准有哪些
居民小区噪音标准有哪些
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
城市噪音的标准是什么
城市噪音的标准是什么
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
徐州拆迁律师费用一般怎么收费?
一般拆迁纠纷律师收费标准:(一)不涉及财产关系的:2000元-30000元/件。上下浮动幅度:20%但收费额不足2000元的按2000元收取。(二)涉及财产关系
城市居民区噪音标准是多少
城市居民区噪音标准是多少
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
深圳挪用资金罪的金额标准有几种
中国刑法对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1、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2、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3、挪
孩子现在上高一,6月份要考什么合格考。但是他上户口的时候大两岁,现在正在改户口还能改学籍吗?
法律分析:可以,如果真的要改,有以下步骤:首先,需要和孩子生父协商,并需要书面同意的证明材料。如果孩子满10周岁,还需要争取孩子的意见,但是如果孩子已经满18岁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