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逮捕后有几种结果
更新时间:2024-10-03 10: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被批准批准逮捕后有这几种结果:立即释放、变更强制措施、送至看守所羁押等。本文将详细解析不批准逮捕和批准逮捕的两种情况及其法律影响,帮助你了解逮捕后的可能结果。
一、
批准逮捕后有几种结果
1.立即释放:如果逮捕后24小时内进行讯问发现不应逮捕的,会立即释放。
2.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检察院在审查羁押必要性时发现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可以变更强制措施,予以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3.送至看守所羁押:不符合前述两种情况的,将依法送至看守所羁押,等待审判。
4.撤销案件:侦查结束后,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
5.提起公诉后,人民法院经审理,如果有罪的,执行刑罚,无罪的,应当立即释放。
二、
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
1.当检察机关决定不批准逮捕时,意味着案件需要进一步侦查或审查。
2.检察机关会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收到退回决定后,如认为还需要补充侦查,可以继续进行侦查工作。
3.如果公安机关认为不构成犯罪,则需要作出撤案处理。

三、
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1.当检察机关决定批准逮捕时,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被认为已经构成犯罪且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2.检察机关会将批准逮捕的决定通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会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
3.在被逮捕后,犯罪嫌疑人仍享有法律赋予的权益。
4.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如果发现不需要继续羁押,应当建议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
5.如果公安机关发现采取强制措施不当,也应及时撤销或变更。
6.逮捕作为一种严厉的强制措施,其适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根据相关规定,逮捕的三大条件包括: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以及采取取保候审;
(3)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其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
这些条件确保了逮捕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对于复杂的法律情况,我们网站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进行法律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疑问。
逮捕后的法律走向多种多样,你是否清楚自己面临的风险?遇到法律困惑,不妨找法网咨询,我们为你提供专业法律解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在获得批准逮捕后可能出现的几种结果
批捕后有两种结果:
1. 若证据不足或不构成犯罪,则不批捕。
2. 若构成犯罪且证据充分,则批捕。
批捕后,需要继续审查羁押的必要性。如果发现强制措施不当,应及时撤销或变更。
批准逮捕后的结果有什么
批准逮捕后有两种结果。公安机关申请逮捕后,需要经过检察机关的批准。
1. 检察机关认为不构成犯罪、或者证据不足需要补充侦查的,会做出不批捕决定。
2. 检察机关认为构成犯罪并且证据充分的,会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应当通知原批准的人民检察院。
想问一下,诈骗批准逮捕后有几种结果
法律分析:
1. 检察机关认为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时,会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并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
2. 若检察机关认为构成犯罪且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会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若公安机关认为需要补充侦查,可继续进行侦查;若认为不构成犯罪,则需进行撤案处理。
上述分析基于一般的法律原则和程序,具体案件的处理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实际情况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