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终止的几种法定情形
更新时间:2024-05-28 09: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包括期满、劳动者享受养老待遇、劳动者死亡或失踪、用人单位破产等。合同终止条件不得约定,否则无效。特定情况下,即使期满,用人单位也不能终止合同。
一、
劳动合同终止的几种法定情形
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在《劳动合同法》中得到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该法,劳动合同的终止不再允许通过约定来实现,只能基于法定的情形。这些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1.劳动合同期满;
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3.劳动者死亡或被法院宣告死亡或失踪;
4.用人单位破产;
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提前解散;
6.以及其他由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
这些规定旨在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
无效的合同终止条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不得约定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即使有这样的约定,该约定也将被视为无效。
这意味着,任何试图通过约定方式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都是不被法律所承认的。这一规定确保了劳动合同的终止只能基于法定的情形,从而避免了可能的滥用和不当操作。

三、
《劳动合同法》补充规定
除了上述的法定终止情形外,《劳动合同法》还做了一些补充规定。
如果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并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那么即使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也不得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那些长期为同一单位工作的员工,确保他们在接近退休年龄时不会失去工作。这样的规定无疑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一种有力保障。
还有哪些情形可以终止劳动合同?更多问题,不妨在找法网查找答案,我们为你提供全面的法律建议。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简述什么情形可以导致劳动合同终止?
劳动合同终止包括两种情况:合同自然到期和提前终止。合同自然到期即劳动合同期满,无需额外操作。提前终止则是由于劳动者享受养老待遇、死亡或用人单位遭遇破产等情况引起的。在处理提前终止的情况时,应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例如支付经济补偿等。
终止劳动合同关系有几种原因
劳动合同关系终止的核心原因包括合同期满、劳动者享受养老待遇、劳动者遭遇死亡或宣告死亡/失踪以及用人单位的破产或执照被吊销等。每种情形都需要依法处理,以确保合法合规,并避免因此产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合同的几种法定终止情形
关于劳动合同的终止,有一些常见的法定情形需要注意。例如合同期满、劳动者达到养老条件、劳动者不幸离世或单位经营出现问题导致破产等。在处理这些终止情形时,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以保障雇主和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合法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