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规定的适婚年龄
更新时间:2024-05-21 12: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婚姻法已经失效,现行的是民法典。解读适婚年龄,了解不同地区的婚龄规定和特殊情况。同时,介绍结婚登记所需手续,如有疑问,不妨在找法网上提问,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详细的解答。
一、
婚姻法规定的适婚年龄
婚姻法已经失效,现行的是民法典。法定结婚年龄是指适合结婚的年龄。
1.在中国大陆,男性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性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才能结婚,并领取结婚证成为法律上的夫妻。
2.而在中国的港台地区,法定结婚年龄则规定男性不得早于18岁,女性不得早于16岁。
这些规定是为了确保婚姻的成熟和稳定,避免离婚率的上升。
二、
适婚年龄的特殊规定
1.尽管婚姻法规定的婚龄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也允许对婚龄作出例外规定。
2.考虑到我国多民族的特点,民法典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规定。
3.在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等自治区和一些自治州、自治县,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男二十周岁,女十八周岁作为本地区的最低婚龄。
4.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变通规定仅适用于少数民族,不适用于生活在该地区的汉族。

三、
结婚登记所需手续
想要领取结婚证,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要求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需要携带所需的证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的区、县级市民政局(或镇人民政府)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2.双方当事人需要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各填写一份《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
3.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必须在婚姻登记员面前亲自在《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中“声明人”一栏签名或按指印。
4.婚姻登记机关会对双方提交的证件、声明进行审查,如果符合结婚登记条件,就会准予登记,并发放结婚证。
你还知道哪些与婚姻有关的法律小知识?如有疑问,不妨在找法网上提问,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详细的解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男女法定结婚年龄,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法定婚龄的确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因素,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因素,因此,各国关于法定婚龄的规定有所不同。我国法定结婚年龄为男性二十二周岁,女性二十周岁。
法律规定的适婚年龄是什么
1. 适婚年龄的规定依法为男晚于二十二周岁,女晚于二十周岁,此时双方当事人有权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2.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3. 婚姻无效的情形包括:重婚;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未到法定婚龄。
法律结婚年龄规定
国家规定结婚年龄是男年满22周岁,女年满20周岁。法定婚龄是法律所确认的准予结婚的最低年龄,基于婚姻关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只有达到一定年龄的当事人才能从心理和身体上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才能够承担婚姻的后果。
办理结婚证需要的材料包括:
1. 结婚双方的户口簿、身份证;
2. 双方均无配偶的证明;
3. 双方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证明;
4. 3张2寸双方近期半身免冠合影照片。
符合规定的情况下,男女双方需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完成登记后,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补办登记。另外,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有权在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请求撤销婚姻。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