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判无期徒刑的罪主要是哪几条
更新时间:2024-04-23 08: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中国,哪些罪行可能被判无期徒刑?无期徒刑的最低年限和减刑规定又是怎样的?本文详细解读了无期徒刑的相关法律条文,旨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
一、
中国判无期徒刑的罪主要是哪几条
在中国,被判无期徒刑的罪行主要包括两类。
1.依法由人民法院判决的,犯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罪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可能会被判处无期徒刑。例如,轮奸妇女等严重犯罪行为,依法可能会被判处无期徒刑。
2.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后可能会减为无期徒刑。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
二、
无期徒刑的最低年限
无期徒刑的最低年限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1.《刑法》第八十八条规定:无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宣判之日起计算,判决宣判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能折抵刑期,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执行有期徒刑,先行羁押的日期也不予折抵刑期。
2.《刑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这意味着,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如果符合减刑条件,减刑后的实际执行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
无期徒刑减刑规定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无期徒刑罪犯在执行期间,如果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服刑二年以后,可以减刑。
2.减刑幅度为:
(1)对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一般可以减为二十年以上二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2)对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一规定旨在鼓励罪犯积极改造自己,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刑法对罪犯改造的重视和关怀。
综上所述,无期徒刑是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一种严厉的刑罚,主要适用于犯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罪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罪犯。
了解了无期徒刑的法律规定,你对其他刑罚种类还有疑问吗?找法网将持续为你提供法律科普,快来探索更多法律知识吧!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哪些罪可以判无期徒刑
以下犯罪可能被判无期徒刑:
1、犯罪分子实施了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罪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分子,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2、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减为无期徒刑。法律依据:以下犯罪可能被判无期徒刑:
1、犯罪分子实施了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罪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分子,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2、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减为无期徒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十三条
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刑法》第五十七条
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无期徒刑法定最高刑有哪些罪行?
无期徒刑由法院依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判。无期徒刑是刑罚主刑中的一种,属于相对较重的刑罚,一般适用于罪行较重的犯罪分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第三十三条
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第六十一条
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第六十二条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无期徒刑的法定最高刑有哪些罪行?
判无期徒刑的条件包括:
1、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不会处无期徒刑;
2、社会危害性大。
3、犯罪性质恶劣或者换存在加重情节。
根据《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第四十六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法律依据:《刑法》第四十六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刑法》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