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起征点5000什么时候开始的
更新时间:2024-04-28 01: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3500元提高到5000元是从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旨在适应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增加。新标准适用于各类所得,通过专项扣除和附加扣除减少税负。
一、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5000什么时候开始的
1.个人所得税起征点5000是从201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在此之前,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每月3500元。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原有的起征点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因此,政府决定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将起征点提高到每月5000元,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
起征点5000的征收范围
起征点5000的征收范围包括各类所得,如:
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3.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9.财产转让所得;
10.偶然所得。
这些所得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都需要先减去起征点5000元,然后再按照相应的税率进行计算。

三、
起征点5000的计算方式
1.起征点5000的计算方式是: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2.月度收入是指个人在一个月内取得的各种所得的总和,专项扣除是指个人在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方面的支出,专项附加扣除则是指个人在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等方面的支出。
3.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这些扣除项都可以进行抵扣,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负。
4.需要注意的是,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而起征点5000则是从201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
5.在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
6.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还规定了不同的税率,包括7级超额累进税率、5级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等。这些税率的具体应用取决于所得的性质和金额大小。
你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还有其他疑问吗?快来找法网了解更多税法知识,一起合法合规地缴纳税款,共同建设美好社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多少?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如下:
1. 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起征点。
2. 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在计算个体工商户应纳税所得额时,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的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请注意,以上内容主要聚焦于个体工商户的个税计算方式,与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个税计算方法虽有提及,但非本文重点。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多少?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如下:
1. 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起征点。
2. 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在计算个体工商户应纳税所得额时,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的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请注意,以上内容主要聚焦于个体工商户的个税计算方式,与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个税计算方法虽有提及,但非本文重点。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处理时,首先应查询当年税法规定的起征点金额。其次,根据个人收入情况,如工资、稿酬等,计算应纳税额。若收入低于起征点,则无需申报;超过起征点,需通过税务系统或前往税务部门申报纳税。在申报过程中,注意保留相关凭证以备查验。同时,若涉及税收优惠政策,如专项附加扣除,应按规定申请并享受。
对于高收入人群,建议咨询专业税务顾问或律师,以合理规划税务安排,降低税务风险。此外,务必关注税法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税务策略,确保合法合规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