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欠款多少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更新时间:2024-04-03 11: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信用卡欠款多少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欠款超过五万元且三个月未归还即可能面临法律制裁。此外,逾期还款有哪些解决办法?分期还款是否影响征信?本文将为你一一解答,助你远离法律风险。
一、
信用卡欠款多少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信用卡欠款超过五万元,并且在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未归还的,将被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处罚为:
1.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如欠款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将面临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3.若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则可能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二、
信用卡贷款逾期解决办法
面对信用卡贷款逾期问题,可采取以下几种解决办法:
1.向亲朋好友求助,通过借款来偿还小额信用贷款。待个人资金周转正常后,再归还所借款项。
2.申请贷款展期。如借贷人的小额贷款出现逾期,可向贷款机构提出展期申请。只要理由充分,贷款机构可能会给予展期,从而避免罚息和个人信用记录受损。
3.巧妙利用信用卡还款。如有信用卡,可通过信用卡取现来偿还小额贷款。这样,个人生活开销的资金可用于还款,而平时则尽量使用信用卡消费。
4.协商分期还款。如确实无偿还能力,应与信贷公司协商,寻求宽展还款期限或分期归还的方式。

三、
信用卡分期还款是否影响征信
1.信用卡分期还款本身不会影响征信,但如持卡人在分期还款后不能按时还款,则会对个人征信产生不良影响。
2.信用卡分期还款的手续费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因此适当的分期还款不仅不会影响征信,反而有助于提升信用卡额度。
3.分期还款额是每月必须按时缴纳的金额,以维持良好的信用卡记录。为避免逾期行为,借款人可选择分期还款以减轻还款压力。
4.信用卡逾期不还会对借款人信用造成影响,带来诸多烦恼。遇到纠纷时,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仍无法解决,可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帮助。
除了信用卡欠款,还有哪些金融行为可能触犯法律?遇到类似问题怎么办?快来找法网,获取专业法律解答,助你远离法律风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欠多少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一般欠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或者欠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
(一)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二)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信用卡多少钱算刑事责任
1. 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 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3. 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信用卡欠款多少追究刑事责任
一、欠信用卡多少钱会坐牢
1、信用卡欠款超过5万元会坐牢。通常在银行两次催缴之后超过3个月未归还的,就可以算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嫌疑人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以及附带的民事还款责任。信用卡诈骗罪的量刑一般是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第一百九十六条
【信用卡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罪】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可成为犯罪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