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诽谤有哪些法律责任

更新时间:2024-04-05 01: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造谣诽谤是违法行为,会损害他人名誉,影响生活工作。本文介绍了造谣诽谤的法律责任,包括治安管理处罚和刑事处罚,以及网络诽谤的判罚规定。
一、

造谣诽谤有哪些法律责任

  造谣诽谤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对他人的名誉权造成损害,甚至影响他人的生活和工作。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造谣诽谤者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具

  1.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还可追究其刑事责任。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二、

网络诽谤的判罚规定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诽谤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诽谤同样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1.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司法解释还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即“情节严重”的认定问题。具体来说,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等情形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找法网提醒,如果遭遇网络诽谤,记得及时保留证据,向相关部门举报。同时,也要提高法律意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网络健康。

造谣诽谤有哪些法律责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造谣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对于网络上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三种责任: 一是民事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二是行政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受到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三是刑事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法律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如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此类犯罪行为要受到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等刑事处罚。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简要概述,具体法律责任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造谣的法律责任
一、造谣传谣要负哪些法律责任 根据现行刑法第291条第二款的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 (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 (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 (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二、网络诽谤罪的主体认定 二、网络诽谤罪的主体认定 1、网络诽谤与传统的诽谤罪主体一样,凡是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然而网络空间里很少有人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这就必然涉及到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认定问题。 2、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其是不负任何责任的,如新加坡在电子交易法令中规定,网络服务商无须对第三方在网上所提供的资料负责,因为网络服务商只是提供技术上的服务。 在ICP是否承担责任的问题上,目前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应让其承担严格责任。此种观点认为,网络内容提供商主要提供的是一种内容本身的服务,其应具有对所提供的信息更大的审查义务,故应承担较为严格的责任。如瑞典1998年专门颁布法令规定,网站经营者负有在合理限度内监督其所传输内容的义务。
造谣的法律责任
一、造谣传谣要负哪些法律责任 根据现行刑法第291条第二款的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 (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 (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 (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二、网络诽谤罪的主体认定 二、网络诽谤罪的主体认定 1、网络诽谤与传统的诽谤罪主体一样,凡是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然而网络空间里很少有人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这就必然涉及到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认定问题。 2、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其是不负任何责任的,如新加坡在电子交易法令中规定,网络服务商无须对第三方在网上所提供的资料负责,因为网络服务商只是提供技术上的服务。 在ICP是否承担责任的问题上,目前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应让其承担严格责任。此种观点认为,网络内容提供商主要提供的是一种内容本身的服务,其应具有对所提供的信息更大的审查义务,故应承担较为严格的责任。如瑞典1998年专门颁布法令规定,网站经营者负有在合理限度内监督其所传输内容的义务。
律师解答动态
李磊律师
李磊律师
1分钟前
您好,您可以讲一下案件大概情况,我帮您梳理一下,先给您一下大概方案
你好,你咨询的问题将接入人工服务v
外呼的获客团队?啥意思?也许吧
周修强律师
周修强律师
11分钟前
你好,补偿款为什么被他们领取?一共多少钱?方便的时候到律师所面谈。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11分钟前
工伤责任划分直接影响赔偿金额,公司划分主次责任需谨慎,建议及时咨询律师维护权益。
管振华律师
管振华律师
16分钟前
你好把你的案子详细说说P
您好请问有什么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吗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