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请办理监护人
更新时间:2024-04-10 18: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监护人申请需遵循法律规定,考虑被监护人利益。本文介绍了申请办理监护人的步骤、指定原则和形式,以及监护人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一、
如何申请办理监护人
申请办理监护人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和规定。
1.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其监护人可由以下人员担任:
(1)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
(2)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但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
2.若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则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3.若对指定不服,可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裁决。若无前款规定的监护人,则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4.申请办理监护人时,需按照这一法律规定,向相关组织或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和情况说明。
二、
监护人指定原则
1.监护人指定原则的核心是以被监护人的利益为中心。无论是法定监护还是指定监护,都应充分考虑被监护人的实际需要和利益。
2.指定监护人时,有关组织虽不受顺序限制,但必须遵循对被监护人有利的原则,充分考虑监护人的监护能力。
3.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应根据其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因素确定。
这一原则在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过程中指定监护人时也必须遵循,确保被监护人的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三、
监护人指定形式
1.根据法律规定,有关组织指定监护人既可以书面形式通知,也可以口头形式通知被指定人,而无须同时通知其他当事人或其他有关组织。
这是因为只有被指定人对指定不服时才有提起诉讼的权利,而其他当事人则没有这种权利。
2.各有关组织之间都是并列关系,某一组织无需经过其他组织的同意或协商,便可作出指定的决定。
因此,指定监护人的形式相对灵活,只需有关组织依照《民法典》规定的原则进行指定,并书面或口头通知被指定人即可。
3.在实践中,为确保通知的正式性和有效性,通常建议采用书面通知的形式。
总的来说,监护人的办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监护人不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依靠,更是维护其权益的重要力量。
因此,国家的相关法律对监护人的规定具有较强的约束性,旨在从根源上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弊端,确保未成年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监护人的选择和申请过程复杂吗?如果你有相关法律问题需要解答,欢迎在找法网提问,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指导。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为失智老人指定监护人如何办理,在哪办理
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确定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怎么办理法定监护人
法定监护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自然人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监护主要是保护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即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法定监护人就是具有监护责任的对象。监护人员负有保护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义务。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初中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主要应承担如下义务和责任:
一、必须按时送适龄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人学;
二、必须保证适龄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接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让他们中途停学;
三、应按规定,交纳政府规定的义务教育杂费;
四、必须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使孩子能健康成长。
申请监护人办理流程
法律分析:当监护人的手续:可以通过到法院申请,也可以到当地的居委会申请,需要带上双方的亲属关系证明、双方身份证、户口簿等。指定监护可以用口头方式,也可以用书面方式,只要指定监护的通知送到被指定人,指定即成立。被指定人不服指定的,可在接到指定通知次日起30天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裁决。指定监护被指定人未提起诉讼时,自收到通知后满30天后生效;在提起诉讼时,自法院裁决之日起生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