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少岁必须有监护人
更新时间:2024-05-02 14: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一般情况下,孩子未满十八周岁之前都必须有监护人。18周岁前需有监护人保护人身和财产权益。监护人与被监护人间的义务关系明确,特殊情况下监护时间可延长。了解监护制度,保障孩子权益。
一、
孩子多少岁必须有监护人
一般情况下,孩子未满十八周岁之前都必须有监护人。这意味着在达到这个年龄之前,孩子需要有一个或多个监护人对其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
一旦孩子年满18周岁,他们将被视为成年人,拥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此时监护关系自然终止。
二、
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义务
监护权是一种身份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权利。
对于处于父母保护之下的未成年人来说,法律已经详细规定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这些未成年人的监护权人就是他们的父母。
在侵权诉讼中,虽然被监护人是不法加害行为的主体,但其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通常由监护人承担。

三、
特殊情况下监护延长
1.虽然一般来说,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是需要监护人的,而超过18周岁属于成年人,成年人不享有被监护权。
2.如果被监护人有特殊情况,例如智力缺陷等,那么监护时间可能会延长。具体延长的时间会根据被监护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这体现了监护制度的灵活性和人文关怀,旨在保护那些无法完全独立生活的人的权益。
你有关于监护权的疑问吗?在找法网上,我们为你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你解答疑惑,保护你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孩子几岁可以选择监护人?
孩子无论年龄大小,均无法自行选择监护人,这是因为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无法对选择监护人这一事项做出最佳的利弊判断。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其监护人应依次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员担任:
1. 配偶;
2. 父母、子女;
3. 其他近亲属;
4. 其他愿意担任监护的个人或组织。
对于未成年子女,若其父母已去世或丧失监护能力,监护人则应依次由以下人员担任:
1. 祖父母、外祖父母;
2. 兄、姐;
3. 其他愿意担任监护的个人或组织,但需获得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同意。
多大的老人需要监护人
一般老人的监护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监护人在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法承担监护责任。
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同样,在老年人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监护人需依法承担监护责任。
如果老年人未事先确定监护人,当其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将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来确定监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