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绝关系的法律程序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4-06-24 10: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断绝关系的法律程序有哪些内容?包括自然血亲、收养和继养关系。法律上,自然血亲关系不可解除,但收养和继养关系可在一定条件下解除。
一、
断绝关系的法律程序有哪些
1.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1)在法律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基于血缘关系产生的,这种天然血缘关系是无法通过任何法律程序解除的。
(2)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些义务是法律规定的,不能放弃。
2.收养关系。
(1)收养关系的解除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并且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
(2)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一般不得解除收养关系,除非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
(3)养子女年满八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4)如果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的行为,或者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
(5)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
3.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关系。
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明示解除来断绝。如果双方同意,可以解除这种关系。
二、
协议断绝关系有效性
1.对于协议断绝关系的有效性,我国法律目前并不认可这种协议。
2.因为父子关系、母子关系等亲属关系是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这种血缘关系是无法通过法律或其他手段人为加以解除的。
3.即使双方签订了断绝关系的协议,这种协议也是无效的,因为它违反了法律对于亲属关系不可解除的规定。
对于断绝关系的法律程序,你还有其他疑问吗?欢迎在找法网上提出,我们的法律专家将为你提供更详细的解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母女断绝关系如何走法律程序?
法律分析:在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可以断绝亲子关系。对于子女年未满18周岁的,父母是法定监护人;对于父母年老的,子女是法定赡养人,这些都是法定义务,法律不允许一方断绝关系。当子女年满18周岁后,他们成为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其一切民事行为与家庭成员无关联,法律也没有规定需要断绝关系。因此,试图通过法律程序断绝亲子关系是行不通的。
和父母断绝关系需要哪些程序
断绝父子关系的法律程序:
1. 对于亲生父子关系,尽管从情感上可能“断绝”关系,但在法律上这种基于血缘的父子关系是不能解除的。然而,父亲对子女的监护义务在子女年满18周岁后会自动解除。
2. 对于继父子关系,理论上认为,如果继父子双方明确并同意解除关系,那么可以断绝继父子关系。
3. 对于养父子关系,一旦养父子关系成立,在养子女成年前,收养关系通常不能解除,除非收养人和送养人双方达成协议。对于养子女年满十周岁以上的情况,应得到其本人的同意。如果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存在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的行为,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收养关系。如果双方无法就解除收养关系达成协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