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伤残鉴定在哪个机构进行鉴定
更新时间:2024-03-06 15: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伤残鉴定在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劳动伤残鉴定要准备的材料有工伤认定决定书、鉴定申请表以及诊断证明等。劳动伤残鉴定和工伤认定的区别在于目的和流程等方面。
一、
劳动伤残鉴定在哪个机构进行鉴定
劳动伤残鉴定在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二、
劳动伤残鉴定的材料
找法网提醒您,劳动伤残鉴定的材料有:
1.《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2.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
3.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者社会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4.填写好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5.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三、
劳动伤残鉴定和工伤认定的区别
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认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处理工伤事宜时的流程和目的有所不同。
1.工伤认定是指在发生工伤事件后,首先由相关部门(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工伤的性质进行判断,并决定是否给予工伤赔偿。这一过程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的,并且可能涉及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途径。
2.劳动能力鉴定则是在工伤认定之后,对受伤者的劳动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它涉及到的内容是对受伤者的身体功能受限程度进行分级,并根据这些级别来确定受伤者应享有的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受伤者是否丧失劳动能力,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从而帮助确定赔偿标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个人做伤残鉴定有哪些机构?
伤残鉴定需前往专门的机构进行。如果伤情已经稳定且案件简单,可以直接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携带相关的医疗和案件资料。若案情复杂或涉及纠纷,则建议向法院申请,由法院指定鉴定机构。在鉴定过程中,专家将评估伤情,并出具是否构成残疾以及伤残等级的鉴定意见。根据这一意见,当事人可以进一步处理赔偿等相关事宜。
合肥伤残鉴定机构有几家
1. 伤情鉴定一般由公安机关指定的鉴定机构进行。这些鉴定机构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安机关内部的鉴定机构,主要接受内部委托进行鉴定;另一类是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
2. 法律依据方面,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三条,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需要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相关资料。
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残疾赔偿金的计算依据是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