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强制执行后果是什么样的
更新时间:2024-02-19 10: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仲裁强制执行后果包括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扣押、冻结、划拨;可以扣留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等。申请劳动仲裁强制执行需要准备的资料包括生效的法律文书、申请执行书和身份证等。
一、
劳动仲裁强制执行后果是什么样的
劳动仲裁强制执行后果具体如下:
1.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
2.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
3.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二、
劳动仲裁强制执行需要什么材料
找法网提醒您,劳动仲裁强制执行需要以下材料:
1.生效的劳动仲裁裁决书或调解书:这是申请强制执行的前提,确保裁决或调解书已经生效并具有法律效力。
2.申请执行书:这是向法院提交申请强制执行的书面文件,需要详细说明申请执行的理由、请求事项和相关证据等。
3.申请人身份证明:包括申请人的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以证明申请人的身份和资格。
4.被申请人身份证明:包括被申请人的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以及被申请人的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以便法院进行联系和执行。
5.执行财产线索或状况表:申请人需要提供被申请人财产的线索或状况表,以帮助法院查找和执行被申请人的财产。

三、
劳动仲裁强制执行的手续
劳动仲裁强制执行的手续如下:
1.申请执行:申请人应向下达判决书的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同时附上有效的法律文书、申请人的身份证等相关文件,这些文件需为原件及复印件。
2.审查立案:法院部门会在收到并审核完申请材料后,确定是否符合强制执行条件。如果满足条件,法院将接受强制执行申请并进行立案处理。
3.通知被申请人:法院执行组织在接收到法院的移交执行书后会通知被申请人,并责令其在指定期限内履行义务。如果被申请人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履行义务,或在接到执行通知后有逃避执行的行为,执行员可以进行强制执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强制执行法律后果之详述
强制执行有三种后果。若被执行人有财产且主动履行,则程序终结。无财产可供执行时,需等待。如被执行人有能力却不履行,会列入失信名单。法院可采取限制出境等措施。
强制执行之后,对方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强制执行的执行手段有:1、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查询是指人民法院向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单位调查询问或审查追问有关被申请人存款情况的活动。冻结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保全或强制执行时,对被申请执行人在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单位的存款所采取的不准其提取或转移的一种强制措施。2、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在执行实践中,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是人民法院经常使用的一种执行措施。扣留和提取是紧密相联的两个执行措施,扣留是临时性措施,是将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暂扣下,仍留在原来的单位,不准其动用和转移,促使其在限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如超过期限仍不履行的,即可提取该项收入交付申请执行人。3、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被申请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劳动仲裁强制执行后还不还钱怎么办理
对劳动仲裁强制执行后对方不还钱的情况,您可以采取以下行动:首先,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明确财产线索,申请查封、扣押或拍卖其财产;其次,如果被执行人故意转移财产,您可以申请法院介入撤销其转移行为;再者,您可以申请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其高消费和出境;最后,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固定收入如工资,您可以申请法院进行扣留或提取。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