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案到作出行政处罚要多久
更新时间:2024-03-03 03: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从立案到作出行政处罚要九十天,对于有法定依据的违法事实可以当场进行处罚。从立案到作出行政处罚的流程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前往立案,待调查处理并制作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一、
从立案到作出行政处罚要多久
要九十日。但是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应处较低数额的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则行政机关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五十一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
从立案到作出行政处罚的流程是什么
1.立案。应遵守有关时效的规定,即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对于在两年以内未发现的行政违法行为,不予立案追究。
2.调查。调查时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出示证件。
3.(写)处理决定。根据不同的违法情况,分别作出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不得给予行政处罚和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处理建议。
4.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行政机关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证据及法律依据。
5.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意见。
6.制作处罚决定书。
7.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三、
从立案到作出行政处罚有什么原则
1.处罚法定原则。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2.公正公开的原则。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找法网提醒您,行政处罚法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设定和实行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行政处罚罚款的最长期限是多久?
行政处罚最长能分期不超过二年。行政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一般为二年,因此对于行政处罚中的罚款延期或分期的期限,一般也不能超过该期限。具体的期限则由行政机关合理地确定,并告知被处罚人。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的期限内,予以履行。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行政机关批准延期、分期缴纳罚款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自暂缓或者分期缴纳罚款期限结束之日起计算。
行政处罚期限一般多久?
行政处罚期限二年或五年。一般违法行为二年内未发现不处罚,涉及生命健康等则五年内未发现不处罚。行政机关应在立案后九十日内作出处罚决定,确保及时处理违法行为。
行政处罚的时效期限为多久
行政处罚时效期限分一般和特殊。一般时效二年内未发现违法不再处罚;特殊时效如涉及生命健康等,可延长至五年。处理时需考虑案件具体情况,确保依法及时作出处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