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案自首的法律认定,投案自首如何认定
更新时间:2023-12-27 17:5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投案自首的法律认定是犯罪嫌疑人犯罪后自动投案和向公安机关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本文将详细解读自首的法律要件、实践认定及对量刑的影响。
一、
投案自首的法律认定
根据《刑法》和最高法《解释》的规定,自首包含两个基本要件:‘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1.自动投案的认定较为宽松,包括12种情况,诸如自行或通过他人投案、在被追捕中主动投案、在被询问时主动交代罪行等。
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要求犯罪嫌疑人必须如实陈述主要犯罪事实,但并非要求全部犯罪事实。
同时,自首的认定也涉及到余罪自首制度和同种数罪的区别,以及共同犯罪中对主犯和共犯的不同要求。
二、
自首行为的主客观要一致
自首的法律认定不仅要求主观的认罪、悔罪态度,还要求客观上的主动性和自愿性表现。
1.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态度体现在自愿投案并积极配合侦查。
2.即使其自首动机不被深究,但客观行为必须是一致的,例如声称准备投案但被查获时携带犯罪相关物品或逃跑则不能认定为自首。
最高法对自首态度宽松,即使供述中有翻供,但在一审判决前重新如实供述的,仍可认定自首。

三、
自首行为进行量刑的必要性审查
自首虽是从轻或减轻处罚的依据,但综合犯罪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影响,审判机关有权不采纳自首作为减轻处罚的因素。
必要性审查即审查自首事实是否作为量刑依据,而对自首的客观事实本身不做审查。
对于主观恶性大、手段恶劣、影响严重的犯罪分子,即使存在自首事实,也可不作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依据。
面临法律问题,如何确保自首得到公正评价?找法网法律小助手随时为您答疑解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如何认定自首还是抓获犯罪
自首是犯罪人的主动认罪行为,有助于减轻罪责。具体操作包括:一、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二、全面、真实地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如果犯罪人使用暴力手段严重危及警察安全,建议尽快自首。在自首前,咨询律师以确保流程正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他人犯罪如何认定自首案件
自首的认定因情况而异,一般要求犯罪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对于已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特殊情况,也有相应的自首认定方式。自首的处理方式包括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具体根据犯罪性质、自首时机及悔罪表现等因素决定。犯罪人如实供述罪行并积极悔改,有助于获得从宽处理。
希望上述改写能满足您的需求。
共同犯罪中先后被抓如何认定自首
在共同犯罪中,若想了解如何认定自首,需明确自首的具体情况操作。犯罪后,如决定自首,应尽快向司法机关或指定地点投案,并全面如实陈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和经过。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如有其他未被掌握的罪行,也应主动向司法机关如实供述。同时,自首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判断。如实供述罪行是自首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