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被拘留后的流程该如何走呢
更新时间:2023-12-27 14:4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被拘留后的流程是公安机关将人员送到看守所,再是要通知家属,如果是不应当拘留的,则是要进行释放。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拘留流程的每一步。
一、
究竟被拘留后的流程该如何走呢
拘留不仅是公安机关的权利,也是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的。拘留的适用机关主要是公安机关,而检察机关在特定情形下也有拘留权。
1.拘留程序包括出示拘留证、人员不少于两人、24小时内送看守所等规定。
2.家属应在24小时内被通知,除非有碍侦查。
3.若不当拘留,需立即释放。
4.检察院拘留决定须由检察长签发,并由公安机关执行。
紧急情况下,如现行犯罪、身边有犯罪证据、有毁灭证据可能的情形等,公安机关可先行拘留。
二、
拘留期限的计算
拘留期限是根据提请批准逮捕的时间加上检察院决定的时间来计算的。
1.公安机关拘留后,3日内需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特殊情况下可延长。
2.对于流窜、多次、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批准逮捕的时间可延长至30日。
3.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最长期限为7天。
4.拘留最长期限一般为10天,特殊情况下为14天,对于特定犯罪嫌疑人为37天。

三、
刑事拘留与取保候审
刑事拘留是依法对涉嫌犯罪公民实施的强制措施。家属在刑事拘留期间一般无法见到被拘留人,但委托律师可以会见并了解情况。
取保候审则是一种相对宽松的强制措施,适用于可能判处较短刑期且不致社会危害的犯罪嫌疑人。
亲人被拘留时如何有效维权?寻求找法网专业律师的帮助,是您的明智之选。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刑拘后的流程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
刑事拘留后处理程序是:
1. 需要选捕的,在拘留期限内,依法办理提请批准逮捕手续。
2. 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不需要选捕的,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手续后,直接向人民检察院移送起诉。
3. 拘留期限内未能查清犯罪事实的,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手续后,继续侦查。
4. 撤销案件的,释放被拘留人,发给释放证明。
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符合特定情形时,可以先行拘留。这些情形包括但不限于: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被害人或在场人指认其犯罪;身边或住处发现犯罪证据;有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可能等。同时,对于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或有流害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公安机关也可以先行拘留。
如何规定拘留程序,具体应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行政拘留程序:首先,由办案机关提出拘留意见,报系统内部法制处审核通过后,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然后,行政拘留应在24小时之内通知家属,下达行政拘留通知书;被拘留人对拘留处罚不服,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九十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2日内送达被处罚人。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
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机关应当将决定书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第九十八条 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处2000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
第九十九条 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30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30日。
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