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立案之后的流程
更新时间:2024-01-09 19: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立案之后的流程是法院要求提供相关的证据,双方准时出庭参与庭审等。民事纠纷立案的条件是原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被告明确等。民事立案后原告仍可以申请撤诉。
一、
民事立案之后的流程
民事立案之后的流程是:
在法院指定的时间内提交相关证据证据,准时参加开庭,开庭之后,等待判决。
1.决定立案的,应当计算案件受理费通知原告,向原告或者自诉人发出案件受理通知书;
2.将该案的当事人姓名、案由等情况统一编立案号输入计算机。
3.对符合受理条件的起诉,交由人民法庭审理。
4.当事人不服第一审裁判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发交原审人民法院。
二、
民事立案的条件
找法网提醒您,民事立案的条件如下: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
民事立案后可以撤诉吗
民事立案后可以撤。
民事诉讼立案后撤诉的条件是:
1.申请人必须是原告、上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经原告特别授权的诉讼代理人也可以提出撤诉申请;
2.撤诉必须是原告自愿;
3.撤诉必须合法。申请撤诉的时间必须是在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宣告判决之前;
4.撤诉必须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民事法院立案后什么时间开庭。你好
民事案件立案后,开庭时间跟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密切关系。一审一般是立案后5日内移送至审判部门,之后就要看何时送达和适用程序了:
1. 如果适用的是简易程序,审判部门应当在5日内向当事人送达,法院在当事人在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之后安排开庭;
2. 如果适用的是普通程序,则需要在30天之后安排开庭;
3. 如果被告下落不明,则需要公告送达,公告送达的期限是60天,公告送达期满后视为送达,可安排开庭。
民事立案时间规定是什么,法律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受理立案时间一般为七日内,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条 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民事立案时间规定是什么,法律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受理立案时间一般为七日内,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条 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