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裁定错误如何处理
更新时间:2024-01-22 01: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法院执行裁定错误的处理是,公民可申请国家赔偿,是因申请错误造成法院执行有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法院执行裁定错误赔偿为二年,自知道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侵犯其合法权利之日起算。
一、
法院执行裁定错误如何处理
法院执行裁定错误的处理:
1.执行错误可以由相关的公民申请国家赔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错误的,要依据错误的原因进行相应处理的;
2.如果是申请错误造成执行错误的,由申请人承担赔偿的责任;
3.如果是法院本身执行错误的,被执行人可以申请国家赔偿。
二、
法院执行裁定错误赔偿多久
法院错判,请求国家赔偿时效为两年。
《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九条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等限制人身自由期间不计算在内。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的,适用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有关时效的规定。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赔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三、
法院执行裁定错误可以撤销吗
执行裁定书确有错误的,可以再通过裁定的形式予以撤销,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对人民法院作出的驳回异议的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上诉,也可以通过再审这个方式来撤销原判决书。
找法网提醒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法院判错了执行怎么办
执行的案件发现有错误的处理方式需视情况而定:
1. 各级法院发现本院的已生效判决存在错误,且需再次审理时,应提交给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2. 民事诉讼法允许法院纠正自身判决、裁定中的错误,因此各级法院可中止原判决执行,并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再审。
执行错误,适用刑事赔偿程序予以赔偿的情况包括:
1. 错误实施司法拘留、罚款的。
2. 对不宜长期保存或易贬值的财产采取执行措施后,未及时处理或违法处理的。
3. 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但故意拖延执行、不执行,或应恢复执行而未恢复的。
此外,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且认为需再审的,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及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当事人若认为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存在错误,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对于一方人数众多或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当事人申请再审期间,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法院执行标的错误怎么办
根据规定,法院执行局存在错误的标准是:搜集证据,到申请执行异议或到上级法院投诉。
执行过程中,如果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异议后的十五日内进行审查。如果异议理由成立,将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如果理由不成立,则裁定驳回。案外人或当事人如果对裁定不服,且认为原判决、裁定存在错误,可以依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办理;如果与原判决、裁定无关,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执行错误应该如何处理
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错误的,要依据错误的原因进行相应处理。如果是申请错误造成执行错误的,由申请人承担赔偿的责任;如果是法院本身执行错误的,被执行人可以申请国家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若存在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行为,或者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以及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等情形,受害人有权取得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