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是刑事还是行政案件
更新时间:2024-08-12 11: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酒驾如果酒精含量不足80毫克属于行政案件;如果行为人酒驾时每100毫升血液含酒精达80毫克以上会认定为醉酒,属于刑事案件,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酒驾一般属于行政处罚不会留案底。
一、
酒驾是刑事还是行政案件
酒驾是刑事还是行政案件视情况而定,具体如下:
1.如果酒精测试每100毫升血液含酒精不足80毫克的,属于酒后驾驶,是违法行为,是行政。
2.如果酒精测试每100毫升血液含酒精达80毫克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构成危险驾驶罪,是刑事。
依照刑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处拘役,并处罚金。
二、
酒驾会留案底吗
酒驾是没有案底的,酒驾只是一种行政处罚,也会有记录,但属于行政处罚的备案,这并不是什么大的障碍。酒驾一般不会被刑事拘留。酒后驾驶被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的,扣12分,吊销驾驶证6个月。不过,醉驾将被判处危险驾驶罪1至6个月。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三、
酒驾是不是影响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酒驾影响交通事故责任划分。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已经违反了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属于驾驶机动车有过错的一方,而责任事故的划分要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过程严重程度来确定,若另一方正常驾驶无违章行为,则酒驾一方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酒驾怎么判断是行政还是刑事案件呢
判断酒驾是行政还是刑事案件的关键在于其行为的严重性和造成的后果。根据法律规定,酒驾的处理方式因情况而异。如果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一定标准且驾驶行为违法,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对于轻微酒驾,可能只是行政处罚;而对于严重酒驾,特别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将追究刑事责任,可能面临拘留、吊销驾驶证等处罚。请广大驾驶员务必遵守交通法规,切勿酒后驾车。
酒后驾车是行政还是刑事
1. 酒驾行为没有达到犯罪程度的,则是行政案件。但达到犯罪程度,构成交通肇事罪,或者是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则是刑事案件。
2.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酒后驾车是刑事还是行政拘留,法律规定是什么
酒后驾驶被拘留要看案件的具体情况,可分以下两种:一、属于行政案件。条件:只是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没有其他严重情节,未触犯刑法的,给予十五日以下的行政拘留的,此为行政案件;二、属于刑事案件。条件:违反交通法规,饮酒驾驶,造成他人重伤以上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后果,此涉嫌交通肇事罪,其性质为刑事拘留,属于刑事案件;或者是醉酒驾驶,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拘留,同样为刑事案件。行政拘留期限不超过十五日,若是刑事拘留,期限不超过三十七日,但要承担刑事责任,可能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第八十五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