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诬告陷害可以在当地的公安局报案处理。公检法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人自首,都应当接受。也就是无论是否在其职能管辖范围内都必须接受,不能以任何理由加以拒绝。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的规定,构成诬告陷害罪的行为包括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且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对于情节严重的行为,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若造成严重后果,可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的,将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二者的共同点表现在都是捏造事实,而且诽谤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
2.主观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
3.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后者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
找法网提醒您,二者都表现为陷害他人,主要区别是: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行为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后者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
5.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报复的目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利用职权、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的,完全符合诬告陷害罪的特征,应定诬告陷害罪,不定报复陷害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