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销售高仿商品是否涉及违法行为

更新时间:2023-11-30 16: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在网上销售高仿商品属于违法行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在网上销售高仿商品构成犯罪不可以刑事自诉。
一、

在网上销售高仿商品是否涉及违法行为

  在网上销售高仿商品属于违法行为。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

在网上销售高仿商品构成犯罪可以刑事自诉吗

  找法网提醒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罪不可以刑事自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销售高仿商品

三、

在网上销售高仿商品构成犯罪有不诉的可能吗

  在网上销售高仿商品构成犯罪有不诉的可能,具体情形如下: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法定其他情形。

  《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电子商务刷销售是否违法,是否有法律规定
刷销量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网络商品经营者、有关服务经营者应当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规定,不得以不正当竞争方式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同时,也不得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或者载体等方式,从事以下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擅自使用知名网站特有的域名、名称、标识或使用与知名网站近似的域名、名称、标识,与他人知名网站相混淆,造成消费者误认; (二)擅自使用、伪造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电子标识,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三)以虚拟物品为奖品进行抽奖式有奖销售,且虚拟物品在网络市场约定金额超过法律法规允许的限额; (四)以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等形式,为自己或他人提升商业信誉; (五)以交易达成后违背事实的恶意评价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
人们在网上购买钢珠是否违法,是否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一般是不会被进行拘留的;钢珠属于管制内器材是不能购买的。在淘宝店单纯购买钢珠是不违法的,但如果连同钢珠枪等一齐购买,则涉嫌违法,轻节严重的,构成犯罪,依法要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预备犯罪、实施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网上购买钢珠是否违法,是否有相关法律规定
单买钢珠不犯法。在网上单独买钢珠不违反法律,但是如果同时买钢珠和钢珠枪就涉嫌违法。钢珠作为单品使用小心谨慎危险性很低,钢珠枪则不一样危险性很大,钢珠枪作为枪支在我国严禁买卖。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律师解答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