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调解的程序如何走
更新时间:2024-04-11 08: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医疗事故调解的程序是,申请人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对于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等。医疗事故赔偿的诉讼时效有三年,超过二十年诉讼权利不受法院保护。
一、
医疗事故调解的程序如何走
医疗事故调解的步骤:
1.当事人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2.卫生行政部门收到申请10日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3.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后,可以进行医疗技术鉴定和组织调查;
4.依据鉴定结果,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和进行赔偿调解。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二、
医疗事故赔偿的诉讼时效有多长时间
医疗事故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
医疗事故是如何认定的
找法网提醒您,医疗事故认定的条件是:
1.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3.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
4.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
5.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医疗事故调解的流程及方法
医疗事故调解包括申请、审查、鉴定、赔偿等步骤。申请时需提供书面材料,明确诉求;审查阶段需等待卫生部门决定;鉴定环节可能涉及专业技术评估;最后根据鉴定结果,进行赔偿调解,达成协议解决争议。
医疗事故调解的步骤有哪些
医疗事故调解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 当事人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2. 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申请后的10日内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受理;
3. 若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受理,则可能进行医疗技术鉴定和组织调查;
4. 根据鉴定结果,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并进行赔偿调解。
此外,当事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的1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申请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包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相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医疗事故调解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医疗事故调解的程序:
1. 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2. 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申请后10日内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
3. 若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受理,会进行医疗技术鉴定并组织调查;
4. 根据鉴定结果,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并进行赔偿调解。
注意事项:
1. 申请医疗事故调解需以书面形式提出;
2. 申请书应包含申请人基本情况、相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
3. 申请人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后的一年内提出调解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