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缉令是由哪个部门发布的
更新时间:2024-07-23 01: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通缉令是由公安机关发布。发布通缉令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通缉令应当载明被通缉人的基本信息以及照片;通缉令发出后有新情况的,可以补发通报;接到通缉令后,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等。
一、
通缉令是由哪个部门发布的
在我国有权发布通缉令的是公安机关。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检察机关和监察机关决定通缉的犯罪嫌疑人,应由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
【通缉的条件及程序】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
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
二、
发布通缉令注意事项有哪些
1.通缉令中应当写明被通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衣着和体貌特征,并应附上照片。除了必须保密的事项外,应当写明发案时间、地点、案情性质等简要情况。通缉令必须加盖发布机关的印章。
2.通缉令发出后,如果发现新的重要情况,可以补发通报。通报应注明原通缉令的编号和日期。
3.各级公安机关在接到通缉令后,必须及时布置,组织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调查缉拿工作。
4.被通缉的人已经归案、死亡或者通缉的原因已经消失而无通缉必要的,发布通缉令的公安机关应当在原发布范围内立即通知撤销通缉令。

三、
通缉令的内容包括哪些
找法网提醒您,通缉令的内容包括:通缉人的姓名、别名、曾用名、绰号、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出生地;
户籍所在地、居住地、职业、身份证号码、衣着和体貌特征并附被通缉人近期照片,可以附指纹及其他物证的照片。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五十二条
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公安机关发布。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在哪里可以看到通缉令
公安部通缉令名单的查询方式如下:
1. 公安部网站:可以归属地所在在公安部网站中查到公安部通缉令名单。
2. 全国通辑:全国通辑也可以查到公安部通缉令名单。
3. 百度搜索:通过百度搜索“公安部通缉令”即可找到相关名单。
4. 地方通缉令:如查询地方通缉令,可登陆该地方的省级公安部门网站进行查询。
另外,关于民事案件的起诉和受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起诉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包括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且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有权发布通缉令的是谁
我国有权发布通缉令的是公安机关。通缉令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发布的缉捕在逃犯罪嫌疑人的书面命令。通缉令一般应当写明被通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及衣着、语音、体貌等特征和所犯罪名等,并且附照片,加盖发布机关的公章。缉捕归案后,发布通缉令的机关应当通知撤销通缉令。由于通缉是侦查中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的紧急措施。通缉的对象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被缉的人必须是犯罪嫌疑人;该犯罪嫌疑人符合逮捕条件;该犯罪嫌疑人确实在逃避法律责任而下落不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五条 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
各级公安机关发布的通缉令范围有哪些
在通缉的同时,可以采取强制措施,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七十四条
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在逃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公安机关发布。
通缉令的发送范围,由签发通缉令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