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过失机构怎么处罚
更新时间:2024-06-19 03: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医疗过失对医疗机构的处罚为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构成刑事犯罪的,依法追究医疗机构的刑事责任。
一、
医疗过失机构怎么处罚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上述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二、
医疗过失行为的诉讼时效
医疗过失行为的诉讼时效是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
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几种
找法网提醒您,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四种:
1.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2.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4.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医方发生医疗过错的怎么处罚
发生医疗过错时,要依据医疗过错的程度,确定是否对医生进行处分,对医生可以处罚款、暂停执行、吊销其执业证书等处分。
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五十五条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医疗过失医疗过失
医疗过失分为责任过失和技术过失。其判定依据通常是依据医疗行为发生时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医疗水准,并综合考虑医疗行为的专门性、地域性、紧急性等因素,对某项具体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进行判断。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如果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有过错,则医疗机构需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