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的立案时间规定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11-21 05: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行政处罚的立案时间规定是在相关行政机关受到立案请求或是发现线索后的十五日内进行核查,再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决定是否予以立案。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适用情况是违法事实确凿的、对违法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具有明确、具体的法定依据等。
一、
行政处罚的立案时间规定有哪些
行政处罚立案时限有法律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投诉、举报、其他部门移送、上级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应当自发现线索或者收到材料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予以核查,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决定是否立案;特殊情况下,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个工作日。
二、
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适用于哪些情况
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如下:
1.违法事实确凿;
2.对该违法行为处以行政处罚有明确、具体的法定依据;
3.处罚较为轻微,即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对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

三、
行政处罚缴款日期的确定是否有具体的规定
找法网提醒您,行政处罚缴款日期的期限从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算,最迟不能超过十五日。缴纳罚款应当到执法机关指定的银行缴纳,缴纳的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六十七条
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
除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或者通过电子支付系统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请问行政处罚有时效规定吗?
行政处罚的时效明确规定,一般违法行为如果在两年内没有被发现,将不再受到处罚;而对于涉及到公民生命健康、金融安全的违法行为,若在五年内未被发觉,同样不再处罚。实际操作中,行政机关需在时效内完成调查取证和处罚程序。如违法行为持续或连续发生,时效从行为终结之日起计算。超过时效的,行政机关应依法不予以处罚,已做出的处罚决定可能面临撤销的风险。三个答案合计总字数与【解答内容】原三个答案的总字数保持一致。
行政处罚要多久,法律有哪些规定
行政处罚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案件自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决定,当场处罚适用于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定依据且处罚较轻的情况。若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则不再处罚,但涉及生命健康等可延长至五年。
1. 一般案件:行政机关自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 当场处罚: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定依据,且对公民处罚金额二百元以下或警告,可当场作出决定。
3. 时效规定:违法行为二年内未被发现不再处罚,但涉及生命健康等可延长至五年。
关于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的法定时限规定
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时限为三个月。具体操作:1. 确认当事人是否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处罚决定;2. 如未履行,行政机关发出催告书;3. 催告书送达十日后仍未履行,向有管辖权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不动产执行需向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