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贷款的应该被如何处置
更新时间:2023-11-17 15: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贷款的处置是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以罚款,并处拘留,没收违法所得。盗用身份证件罪构成要件有主体为一般主体等。
一、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贷款的应该被如何处置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贷款的处置是:
1.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是指行为人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真实身份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虚假身份证件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3.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二、
盗用身份证件罪构成要件
找法网提醒您,盗用身份证件罪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只能是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虚假身份证件或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该结果发生;
3.犯罪客体。本罪侵害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信用,及行为人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虚假身份证件会对社会诚实信用秩序带来破坏;
4.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真实身份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虚假身份证件的行为。

三、
身份证的有效期
身份证有效期是,5年、10年、20年、长期。不同的年龄的身份证有效期是不同的:
1.未满16周岁的公民申领的居民身份证有效期为5年;
2.年满16周岁至25周岁的公民申领的居民身份证有效期为10年;
3.年满26周岁至45周岁的公民申领的居民身份证有效期为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五条
十六周岁以上公民的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为十年、二十年、长期。十六周岁至二十五周岁的,发给有效期十年的居民身份证;二十六周岁至四十五周岁的,发给有效期二十年的居民身份证;四十六周岁以上的,发给长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证。
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自愿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五年的居民身份证。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被他人冒用身份证贷款应该怎么解决
别人冒用他人身份证贷款的,由此造成的后果由银行承担,因为银行没有尽到审查的责任。银行在办理业务时,应严格遵守法律,对身份证进行核实,确保业务办理的真实性。然而,由于银行的疏忽,导致他人冒用身份证办理贷款,银行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外,根据法律规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行为,将受到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十日以下拘留的处罚。同时,违法所得将被没收,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也将被公安机关收缴。
被别人冒用身份证贷款,逾期不还,该如何解决
法律分析:
1. 首先,应当立即报案。
2. 积极与银行沟通协商,有权要求银行认定该合同无效。如果合同上的签字并非自己,可以保留证据进行笔迹认定。
3. 如果该合同是银行与贷款人串通签订的,被贷款人有权要求银行认定被贷款人不知情的贷款合同无效。此外,如果被贷款人的存款被银行抵扣,有权要求银行退还被扣本息。
4. 如果因银行拒不返还而引发诉讼,应按照侵权之诉处理。
5. 可以要求银行消除不良记录。不良信用记录涉及公民的名誉,如果被贷款人的不良信用记录是由于身份证遗失或实际贷款人与银行人员串通等原因造成的,被贷款人有权要求银行消除不良记录。
身份证被冒用贷款,应该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身份证被别人冒名贷款,被冒名者应积极与银行进行协商,如果银行拒不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上诉,要求银行承担因审查不严造成的相应法律责任。造假者应注意收集证据,鉴于伪造贷款的各种合同和证据不是他本人签署的,可以申请法律鉴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