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情形可以通过仲裁来解除合同
更新时间:2024-08-15 12: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可以通过仲裁来解除合同的情形包括双方约定签订仲裁协议等。仲裁解除合同的后果是行为人不需要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如果造成损失的,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一、
什么样的情形可以通过仲裁来解除合同
一般来说,只要有仲裁协议,就可以通过仲裁解除合同。
根据《仲裁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仲裁协议;
(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三)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三条 【合同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二、
仲裁解除合同的后果
找法网提醒您,合同解除的后果:不再履行未履行部分的义务;根据履行的情况和合同性质恢复已经履行的部分的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以及由过错方赔偿因其过错给他人带来的损失。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
仲裁解除合同怎么赔偿
仲裁解除合同赔偿的方式是: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果违约金过高或过低于实际损失的,可以请求降低或提高。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能够通过仲裁解除合同的情形有什么
只要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就可以通过仲裁解除合同。具体来说,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除合同:
1.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 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能够通过仲裁解除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1. 仲裁可以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提前通知对方。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自通知到达对方时生效,且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
2.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3.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自解除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不行使,或者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4. 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
5. 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
可以通过仲裁解除合同的情形有什么
只要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就可以通过仲裁解除合同。具体来说,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除合同:
1.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 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