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与集资诈骗的界限如何界定
更新时间:2024-06-26 05: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诈骗罪与集资诈骗的界限界定是两者侵害的对象不同、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不同、法定最高刑不同等。诈骗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是故意、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等。
一、
诈骗罪与集资诈骗的界限如何界定
诈骗罪与集资诈骗的界限界定:
1.侵害的对象不同。
集资诈骗罪侵害的对象一方面是社会上不特定的公众的资金,而诈骗罪侵害的对象往往是特定人的财物或财产性利益;另一方面,集资诈骗罪侵害的对象仅限于资金,而诈骗罪侵害的对象不限于资金,还可以是资金以外的财物或财产性利益。
2.诈骗的方式不同。
集资诈骗罪由非法集资行为和诈骗行为符合而成,即只能是以非法集资的方式进行诈骗;而诈骗罪只能是以集资诈骗、贷款诈骗、票据诈骗、金融凭证诈骗、信用证诈骗、信用卡诈骗、有价证券诈骗、保险诈骗和合同诈骗以外的其他方式实施。
3.构成犯罪“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标准不同。
两种犯罪的数额巨大的数额标准是不一样的。
4.法定最高刑不同。
集资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死刑,而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无期徒刑。
二、
诈骗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要件。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
4.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三、
诈骗罪减刑条件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减刑的适用条件与限度】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合同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的界限如何界定
界限在于合同和金融元素。合同诈骗罪必须涉及合同,侵犯公私财物和合同监管制度。金融诈骗罪则涉及金融领域,如虚假金融交易。处理时需分析案件具体情况,包括合同内容、交易性质等。
集资诈骗罪与诈骗罪如何划分
集资诈骗罪与一般诈骗罪的区分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诈骗方式:集资诈骗罪通常采用规模较大、公开的方式进行,而一般诈骗罪则更可能针对较小的范围内对某一特定的人或单位实施。
2. 犯罪客体:集资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一般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仅仅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3. 立案标准:两者在立案标准上也存在差异。
4. 犯罪对象:两者在犯罪对象上也有所不同。
对于集资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不等的刑罚,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若犯罪主体为单位,则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认定集资诈骗罪的界限,法律如何规定
集资诈骗罪的认定标准:
(二)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二)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
(三)客体要件: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四)客观方面: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