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消费诱导行为应受到何种惩罚标准
更新时间:2024-02-10 10: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未成年人消费诱导行为应受到的惩罚是监护人可要求商家退款,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实施法律行为的,另一方可请求法院撤销。欺骗诱导消费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一、
未成年人消费诱导行为应受到何种惩罚标准
未成年人消费诱导行为应受到的惩罚: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诱导未成年人消费的处罚标准,但低于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监护人可以要求商家退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二、
欺骗诱导消费者怎么投诉
欺骗诱导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保护协会投诉、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也可以通过向商家的消费投诉部门或上级管理部门投诉,最后可以通过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有以下内容:
1.投诉方及被投诉方基本情况。投诉方的姓名、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被投诉方的名称、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消费者委托代理人进行投诉的,应当向消费者协会提交授权委托书;
2.具体的投诉内容。损害事实发生的过程及与经营者交涉的情况;
3.具体的证据。消费者有义务提供与投诉有关的证据,证明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与受损害存在因果关系。消费者协会一般不留存争议双方提供的原始证据(原件、实物等);
4.具体的投诉请求;
5.投诉的日期。

三、
被诱导消费2000可以报警吗
被诱导消费2000可以报警。只要对方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处分了财产,不论数额多少都可以报警处理,要求公安立案,如果不立案要求出具不立案的说明。找法网提醒您,但构成诈骗罪的数额起点是3000元以上。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旅游诱导消费,而且消费存在严重欺诈行为
旅游者怎么更好维权呢?1.选择团型要理性。旅游是硬性消费,旅游者在选择线路产品时,不能以低价位作为唯一标准;在与旅行社签订书面合同时,要对自费项目和购物活动以及违约责任做出细致的约定。这是游客做好维权工作的基础。 2.旅游途中实时监督、取证。游客可对照行程单实时监督旅行社的服务。一旦发现导游服务与行程不符,要和导游交涉,交涉无果要及时向旅行社反映。如果旅行社态度消极,要及时取证,为事后投诉做准备。 3.程后及时向组团旅行社索赔。可采用“与旅行社协商”——“向旅游执法部门投诉”——“申请仲裁”——“法院诉讼”等途径合理维权;必要时也可以借助媒体、网络、微博等手段,通过舆论压力来促进维权。 4.游客的赔偿要求要合理。 5.维权要合理合法。游客不能故意激化矛盾,把事态扩大
引诱和煽动未成年人的高消费应该受到什么惩罚?
一、诱导未成年消费犯法吗
1、诱导未成年人消费是否犯法,需要视情况而定:
(1)诱导未成年人消费一般商品或该未成年人承受范围内的合理商品的,不违法;
(2)如果诱导未成年人消费数额巨大的,则属于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为人作为教唆犯,需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第二十八条
【胁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九条
【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二、教唆犯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教唆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教唆犯在主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
3、教唆犯的客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