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院对行政案件判决有哪些具体步骤

更新时间:2023-12-07 01: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行政诉讼法院对行政案件判决的具体步骤是法院立案后通知当事人,开庭审理并依法判决。需要注意的是,提出行政诉讼的有效期是6个月,从其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算。
一、

行政诉讼法院对行政案件判决有哪些具体步骤

  行政诉讼法院对行政案件判决有以下具体步骤: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受理。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在法定期限内裁定不予受理;人民法院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做出判决。

  《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二、

行政诉讼的起诉时效

  找法网提醒您,我国相关法律中所规定的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一般为六个月。相关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诉讼法

三、

行政诉讼的费用谁承担

  行政诉讼案件受理费以及其他诉讼相关费用根据《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应当由败诉方负担,双方都有责任的由双方分担。行政赔偿案件,不论诉讼标的多少,一律不收取诉讼费。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的司法救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在行政诉讼中,案件程序有哪些规定
行政诉讼程序包括一审、二审等。一审程序包含起诉、受理、审理、裁判;二审则是对未生效判决的审理;审判监督程序用于纠正错误判决;执行程序确保判决得到执行。
新的行政诉讼法案件处理程序规定
行政诉讼案件处理包括多个程序。一审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理、裁判;二审程序则针对未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审理;审判监督程序用于监督审判过程;执行程序则确保判决得到执行。
行政案件行政诉讼怎么处理
行政诉讼可起诉、应诉、上诉。起诉需向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提出,提供相关证据;应诉则需准备答辩状和证据;上诉是对一审判决不服,向上级法院提出。各步骤需遵循法律程序,确保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