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自愿转账不算诈骗。一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算诈骗,人民法院会对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1.转账人应该明确自己的意图。如果转账人希望将财产转移给另一方,但是另一方需要偿还或提供回报,那么这种行为就不是自愿赠与,而是一种借贷行为。此时转账人在转账前应该明确自己的意图,并与另一方达成一致。是否是赠与,转账人完全可以通过“备注”的形式明确转账的意图。
2.转账人应该注意转账的金额。转账金额较大的,发生争议时法院会重点审核转出方的意图,并通过询问接收方和其他材料反复确认是否系赠与;转账金额小的(例如几万元甚至几千元),发生争议时法院审核的尺度则要松得多。
3.转账人应该注意转账的方式。如果转账人使用银行转账或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转账,那么这种转账是有记录的,可以作为赠与的证据。但是,如果转账人取现后再存入受赠人账户的方式,那么这种转账就难以证明赠与,容易引起争议。
自愿给的钱,如果存在法定的撤销情形或者还未移转财产的能要回来。找法网提醒您,赠与人享有任意撤销权,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或者受赠人符合法定情形的,可以撤销赠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四条
【赠与人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
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