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确定标准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11-01 00: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专利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确定标准分别是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其中,地域管辖是指由侵权行为地的法院进行管辖。专利侵权纠纷发生后,专利权人可以收集相关的证据,然后到法院起诉。专利侵权的情形包括直接侵权、间接侵权等。
一、
专利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确定标准是什么
专利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确定标准如下:
1.级别管辖,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2.地域管辖,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专利侵权的诉讼需要当事人书写起诉状、收集侵权证据提交给法院;由法院决定是否受理;如果法院决定受理的,缴纳受理费用,之后法院开庭进行审理,并依法作出判决。
二、
专利侵权的情形包括哪些类型
专利侵权行为的类型有如下几种:
1.直接侵权。即行为人与侵权人是同一人,且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直接实施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等行为;
2.间接侵权。即侵权人以教唆、威胁、暴力等非法手段控制行为人实施上述侵权行为的;
3.专利侵权行为的其他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三、
专利侵权纠纷的诉讼时效
找法网提醒您,专利侵权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专利法》第七十四条
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以及侵权人之日起计算。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专利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怎么判断专利侵权案件的管辖地
专利侵权案件的管辖:<br/>
1、级别管辖,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br/>
2、地域管辖,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br/>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br/>
第二十八条<br/>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br/>
专利侵权案件的管辖应当如何确定
判断专利侵权案件的管辖地的方式:<br/>
1、首先确认级别管辖。一般的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br/>
2、然后再确认地域管辖。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br/>
法律依据:<br/>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lt;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gt;的解释》第二条<br/>
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br/>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br/>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专利侵权案件的管辖权是怎样的
专利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确定:原告仅起诉制造者的,侵权产品的制造地与销售地不一致的,制造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辖权;原告同时起诉制造者和销售者的,制造地和销售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原告选择一个起诉;销售者是制造者的分支机构的,原告向销售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制造者的制造、销售行为的,销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br/>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br/>
第三十五条<br/>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