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取保候审的人是否能够申请国家赔偿金
更新时间:2024-01-22 22: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被取保候审的人通常不可以申请国家赔偿金,但如果符合国家赔偿的规定,那么可以依法申请国家赔偿,比如:被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法拘留等。办理取保候审的流程是当事人需要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等审核通过后,由公安部门执行取保候审决定。
一、
被取保候审的人是否能够申请国家赔偿金
被取保候审的人一般不能申请国家赔偿金,当事人无权以被取保候审的情形,要求国家赔偿,但如果存在符合国家赔偿其它情形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国家赔偿。
《国家赔偿法》第三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一)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四)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二、
取保候审的办理流程是什么
找法网提醒您,取保候审的办理流程如下:
1.取保候审的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其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申请取保候审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取保候审的决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不符合取保候审法定条件的,不同意取保候审。不同意取保候审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3.取保候审的执行。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执行时,应当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令其签名或盖章,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

三、
不可以办理取保候审的条件
不可以办理取保候审的条件有:
1.累犯;
2.犯罪集团的主犯;
3.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
4.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
5.暴力犯罪(轻伤案件除外)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
6.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被刑事拘留26天后改为取保候审,能否申请国家赔偿?
申请国家赔偿可以赔偿的有:
1.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人身权,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包括:
a. 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b. 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c. 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d. 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e. 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2.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财产权,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包括:
a. 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b. 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c. 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
d. 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我国取保候审期间可以申请国家赔偿吗?
不可申请国家赔偿的情况包括:被取保候审后,即使错误被刑事拘留或逮捕并羁押在看守所,也不应申请国家赔偿。然而,如果遭受了以下侵犯人身权的情形,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1. 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
2. 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
3.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且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
此外,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二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如有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并造成损害,受害人有权依法取得国家赔偿。
取保候审期间可以申请国家赔偿吗?
被取保候审的当事人一般是不能申请国家赔偿。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由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刑事追诉但未被刑事羁押的人实施,目的是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具体执行由公安机关负责。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包括:
1.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怀孕、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且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 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调查或审理的。
请注意,上述内容是基于对原文的简化与概括,并未涉及具体的法律条文或细节。如有需要,请查阅相关法律文件以获取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