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名誉权侵权的责任如何确定
更新时间:2024-02-02 17: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网络名誉权侵权责任确定的方法是网络用户利用网络侵害他人名誉权的,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网络侵权纠纷发生之后,当事人可以在3年的诉讼时效内向法院起诉,如果有法定的特殊情况,那么可以依法申请延长起诉时限。
一、
网络名誉权侵权的责任如何确定
网络名誉权侵权责任确定的方法是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名誉权,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二、
网络侵权责任诉讼时效是多久
找法网提醒您,网络侵权责任诉讼时效为三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
网络侵权纠纷的管辖地是哪里
网络侵权确认管辖地是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一般情况下,对于网站经营方面发生的侵权行为,网站所有者或经营者为侵权主体时,其住所地为管辖权发生的依据,而不是服务器所在地。第三人作为侵权主体时,利用自己的终端设备,通过他人网站服务器实施的侵权行为,其侵权人所在地适用一般的民事诉讼的住所地认定规则,即法定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来确定管辖权。而侵权行为地的确定,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结果发生地。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网上侵犯名誉权如何认定
网上侵犯名誉权的认定:
1. 行为人实施了侵犯名誉权的违法行为。
2. 造成了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
3. 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 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
名誉侵权处理方式:
1. 对于仅供领导部门内部参阅的刊物、资料等刊登来信或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法院应否受理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2. 机关、社团、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分发的一般内部刊物和资料所载内容引起的名誉权纠纷,若内容引起名誉纠纷,法院应受理并按规定认定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3. 新闻机构转载作品引发的名誉权纠纷,法院应受理并按规定认定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对于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人,需承担侵权责任。若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且其无法证明自己无过错,也需承担侵权责任。此外,对于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的行为,不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法律规定需承担侵权责任的,应依法承担。最后,若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网络侵权纠纷责任怎样确认
网络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有三种,包括:
1、过错归责原则:适用于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客观上已参与网络,具备了追究其责任的客观要件,所缺的只是主观要件,即适用过错原则来追究其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未受到合法保护,仍应考察其主观意识状态,适用过错归责原则。
2、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网络著作权提供方参与网络著作发表,这是一种无形资产,只有在侵权行为发生后,以被动的方式加以保护。
3、过错推定原则:适用于对被告人和著作权人采用平等原则,使被告人有辩解的机会,著作权人有较好的举证责任。
名誉侵权纠纷责任如何认定
名誉侵权纠纷责任如何认定
1、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2、行为人的侵权行为违法。行为人侵害名誉权的对象应当特定而明确,具有指向性;
3、侵害行为产生了恶劣影响;
4、行为人有过错。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当个人名誉受到侵害时,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