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需要用人单位建立哪些保障制度体系
更新时间:2024-01-08 09: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者需要用人单位建立的保障制度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权益包括休息、休假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
一、
劳动者需要用人单位建立哪些保障制度体系
劳动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
2.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也称社会救助,是政府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地区或贫困居民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
3.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政府为社会成员举办的各种公益性事业及为各类残疾人、生活无保障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的事业。
4.优抚安置
优抚安置,是指政府对军属、烈属、复员转业军人、残废军人予以优待抚恤的制度。
5.社会互助
社会互助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
二、
劳动法劳动者权益有哪些
找法网提醒您,劳动者权益有:
1.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4.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5.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6.其他法律规定的合法权利。

三、
如何做好劳动保障工作?
1.认清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2.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3.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
4.加强劳动保障能力建设,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5.要高政策水平。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劳动法》第七十条国家发展社会保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第七十一条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劳动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劳动保障制度主要内容包括:<br />
1、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等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br />
2、社会福利,是政府为社会成员举办的各种公益性事业及为各类残疾人、生活无保障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的事业。
<br />
法律依据:<br />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三条<br />
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由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的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调查处理下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的案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劳动保障监察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管辖。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劳动保障监察的管辖制定具体办法。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什么呢,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此外,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并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如工会或职工认为不适当,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用人单位应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进行公示,或告知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