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缓刑外出打工报哪个机关批准
更新时间:2024-01-17 13: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判缓刑外出打工报所居住的公安机关派出所是申请批准。需要注意的是,缓刑的考验期与行为人被判处的刑罚有关了,如果被判处拘役的,则考验期是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
一、
判缓刑外出打工报哪个机关批准
判缓刑外出打工报所居住的公安派出所批准。如果是在本人所居住的市、县范围外,应当经过当地派出所批准。
《刑法》第七十五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二、
缓刑的考验期多长
找法网提醒您,缓刑考验期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5年,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宣判缓刑。拘役的缓刑考验期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得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不得少于1年;自宣判缓刑之日起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
【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三、
缓刑又犯罪怎么办
缓刑期间有犯罪的,撤销缓刑。被告人在缓刑期间又犯罪,已经从事实上证明其缺乏应有的悔罪表现,继续危害社会,从而表明对其适用缓刑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后罪数罪并罚后再适用缓刑,那就是错上加错,必须撤销缓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七条
【缓刑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判缓刑外出打工担保人
法律分析:被判处缓刑的人原则上不可离开原居住地,并且要定期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汇报。如果确实有必要外出打工,须经管理派出所同意。法律依据:具体步骤是:
1、写出外出打工申请交给派出所;
2、出具打工单位情况说明;
3、提供担保人,担保人须向派出所保证履行监管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缓刑,全称刑法的暂缓执行,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判缓刑多久可以申请外出打工?
判缓刑一般是不可以申请外出打工。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印发《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通知》第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不得超过一个月。
判缓刑可以外出打工吗
法律分析:缓刑期间可以外出打工,但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如果考察机关不批准的,不能外出打工。根据刑法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五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