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如何界定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
更新时间:2024-01-16 18: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刑法中界定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要件是,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等。犯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处予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
刑法中如何界定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罪的构成要件,具体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徇私舞弊,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行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为特殊主体,即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在主观方面是故意。
二、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怎么判
对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判刑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找法网提醒您,对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果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情节严重的,就可构成该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
【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药品使用单位的人员明知是假药而提供给他人使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主体是什么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各级政府中主管查禁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人员;有查禁职责的公、检、法机关中的司法人员;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如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中的人员。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立案标准包含什么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立案标准是:
1. 纵容制售假药,有毒、有害食品犯罪行为的;
2. 纵容依法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
3. 其他法定情形。
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果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情节严重的,将受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
此外,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从而构成犯罪的,被视为故意犯罪。对于故意犯罪,应负相应的刑事责任。
如何立案中国刑法纵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其立案标准具体如下:
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3.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如何立案中国刑法放纵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行为?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有下列要件构成:
1.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 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
3. 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
4. 客观方面存在徇私舞弊,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行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行为。
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外,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等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