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纠纷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10-26 14: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土地纠纷的处理方式是双方协商解决,如果无法协商是可以由第三方介入调解,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到法院提起诉讼。土地纠纷需要的证据是确定土地权属的凭证等。
一、

土地纠纷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土地纠纷的处理方式有:

  1.协商。因土地使用权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2.调解。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解决纠纷;

  3.仲裁。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辖区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诉讼。根据纠纷内容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二、

土地纠纷需要哪些证据

  土地纠纷需要的证据主要包括:

  1.人民政府颁发的确定土地权属的凭证;

  2.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准征用、划拨、出让土地或者以其他方式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

  3.争议双方当事人依法达成的书面协议;

  4.人民政府或者司法机关处理争议的文件或者附图;

  5.其他有关证明文件。

  在认定土地纠纷中的证据,必须对上述五种证据,按照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给予审查。

土地纠纷处理

三、

土地纠纷的诉讼时效

  找法网提醒您,土地纠纷诉讼期限是:行政诉讼期限是六个月、民事诉讼期限是三年。该时效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或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土地地基纠纷怎么处理最有效
针对您的土地地基纠纷,建议采取以下处理方式:首先,尝试与对方协商,明确土地权属,争取达成和解;若协商无果,可以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调处,由专业部门调查并做出裁决;最后,如对行政调处结果不满,您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希望以上新的解答内容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家庭内部争夺土地纠纷怎么处理
对于家庭内部土地争夺问题,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若双方关系良好,可尝试通过友好协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若情况复杂或对方态度强硬,可考虑发送律师函或提起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若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可能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调查处理。在处理过程中,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持冷静和理性。
家族纠纷怎么处理土地证
处理涉及土地证的家族纠纷,应依法依规进行。具体步骤包括: 1. 协商调解阶段:家族内部协商或通过第三方调解来尝试解决争议。 2. 政府裁决阶段:向当地政府提交申请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等待政府作出裁决。 3. 诉讼阶段:如对政府裁决不满,可聘请律师提起诉讼,并按照法院程序参与庭审。 在处理过程中,务必保留好土地证、协议、调解记录等相关证据材料,以便在需要时证明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