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和权利的关系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11-10 09: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义务和权利的关系包括法律关系中的对应关系;社会生活中的对等关系等。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时效是三年。民事权利包含的内容包括财产所有权;人身权等。
一、

义务和权利的关系是什么

  1.法律关系中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是指任何一项法律权利都有相对应的法律义务,二者是相互关联、对立统一的。

  2.社会生活中的对等关系。这主要表现在权利义务的总量是大体相等的。如果权利的总量大于义务的总量,有的权利就是虚设的;如果义务总量大于权利总量,就有特权。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二者的总量也是相等的,如债权与债务是对等、等量的。

  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权利的享有有助于法律义务的积极履行。在许多情况下,不主张权利,义务人就不去履行义务。法律义务也是法律责任,义务规范要求的作为与不作为要令行禁止。法律主体如果都能这样对待义务,就必然有助于权利的实现,建立起良好的秩序。

  4.价值选择中的主从关系。在任何类型的法律体系中,都是既有权利又有义务的,这样,才能通过法律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调整。

二、

请求保护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是多久

  请求保护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是3年。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申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义务和权利

三、

民事权利的内容

  找法网提醒您,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债权、人身权、知识产权财产继承权。

  1.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债权

  债权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能权利和义务关系。

  3.人身权

  人身权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的与其生命和身份延续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4.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又称智力成果权,是指智力成果的创造人和工商业生产经营标记的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总称。其内容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法律有哪些规定
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1. 法律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表现为权利享有者可以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也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其特点包括:受国家的认可和保障;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与利益是紧密相连的;权利总是和义务人的义务相关联,离开了义务,权利就不能得到保障。 2.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法律规范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保证权得人的权利得以实现。当负有义务的主体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自己的义务时,要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行为的内容,义务可以分为作为义务(积极义务)和不作为义务(消极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从法学理论的角度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论述,主要是以下四点: 1. 法律关系中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是指任何一项法律权利都有相对应的法律义务,二者是相互关联、对立统一的。 2. 社会生活中的对等关系。这主要表现在权利义务的总量是大体相等的。 3.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权利的享有有助于法律义务的积极履行。 4. 价值选择中的主从关系。在任何类型的法律体系中,都是既有权利又有义务的,这样,才能通过法律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调整。
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是怎么规定的
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1. 法律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表现为权利享有者可以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也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其特点包括:受国家的认可和保障;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与利益是紧密相连的;权利总是和义务人的义务相关联,离开了义务,权利就不能得到保障。 2.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法律规范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保证权得人的权利得以实现。当负有义务的主体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自己的义务时,要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行为的内容,义务可以分为作为义务(积极义务)和不作为义务(消极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相关知识推荐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需要沟通一下具体情况哦
查看单位内部车辆使用规定及与驾驶员签订的合同,看是否有关于违章责任的约定。若明确在职时违章由驾驶员负
龚卿律师
龚卿律师
8分钟前
您好,可以协助您维权走劳动仲裁的
李小娟律师
李小娟律师
10分钟前
但要是因单位原因,比如漏缴、少缴社保,导致你到退休年龄社保仍不满15年,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你大概率
同时在考什么情况?你是考错试了还是什么情况?
汪健律师
汪健律师
14分钟前
少管所已更名为未成年犯管教所,根据监狱法的规定,对未成年犯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孩子如果只是
你好,对方有多少金额没有付款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