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传播虚假信息被判刑,有何依据

更新时间:2024-01-08 10: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在网络上传播虚假信息被判刑的依据是《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犯本罪的,行为人可能会被判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在网络上虚假宣传和诈骗的区别是两者侵犯的客体不一样、犯罪的主体也不一样等。
一、

在网络上传播虚假信息被判刑,有何依据

  在网络上传播虚假信息,如果是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的,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根据法律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

在网络上虚假宣传和诈骗的区别

  找法网提醒您,在网络上虚假宣传和诈骗区别如下:

  1.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在网络上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诈骗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

  2.虚假宣传和诈骗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广告市场管理制度和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后者则是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3.虚假宣传和诈骗客观方面不同。前者是采用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的特定手段,而后者则是采用隐瞒真象和虚构事实的欺骗方法;

  4.虚假宣传和诈骗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而后者则是一般主体。

传播虚假信息判刑

三、

网络上辱骂他人可以报警吗

  网络上辱骂他人是可以报警。网络上辱骂他人私骂或不构成严重情节的一般不构成犯罪,应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找法网提醒您,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商家故意用虚假信息诱导消费者,怎么办?
您好,建议您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解决,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律师为您解答。
关于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刑罚裁量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依法惩处。一般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如造成严重后果,则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判罚根据犯罪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综合决定,确保罪刑相适应。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若遇到被说要上报的情况,先别慌。要搞清楚被封原因,看是不是存在违规操作。要是有误会,可收集能证明自己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6分钟前
田老师晚上好,请问您有什么具体的法律问题需要咨询?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学校一般没权利仅因高二学生未婚生子就开除。教育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改正错误为主,随意开除违反教育目的。不
孟翔律师
孟翔律师
13分钟前
首先尝试与老板进行沟通,了解拖欠工资的原因,并商讨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保持沟通记录,以备后续使用。
我也要提问
相关文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