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何种情况下可以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更新时间:2023-12-25 18: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可以认定为合同诈骗罪的情况是使用伪造的票据等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使用虚构的单位签订合同的等。合同诈骗罪的客体要件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一、
处于何种情况下可以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以下情形属于合同诈骗罪:
1.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等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二、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1.客体是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客观要件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是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犯本罪的个人是一般主体,犯本罪的单位是任何单位;
4.主观要件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

三、
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时效是多久
找法网提醒,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时效是二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哪些情况可以构成合同诈骗呢
构成合同诈骗的条件主要包括:
1. 行为人主观上有欺骗对方的故意;
2. 客观上实施了一定程序的欺骗行为;
3. 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觉签订了合同;
4. 合同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使对方当事人蒙受经济损失。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什么情况下属于合同诈骗
一、合同诈骗是属于民事还是刑事
1、合同诈骗的性质取决于具体情节:
(1)若行为人实施合同欺诈,且存在非法占有目的,则涉嫌构成合同诈骗罪,属于刑事案件范畴;
(2)若不存在非法占有目的,则通常视为民事案件。
2、对于合同诈骗数额较大的情况,将依法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可并处或单处罚金。
二、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1、合同诈骗罪侵犯的主要客体是经济合同管理秩序及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其核心涉及经济合同的合法性及财物所有权的保护。
2、在客观表现上,该罪涉及在签订或履行经济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且数额需达到较大标准。
3、犯罪主体包括个人与单位,即一般主体均可构成此罪。
4、主观上,该罪需由故意构成,并具备非法占有为直接目的,此目的不仅限于个人占有,也包括为单位或第三方占有。
在什么情况下属于合同诈骗,法律规定是什么
以下情况属于合同诈骗:
(一)虚构冒用他人名义订立合同的;
(二)以伪造票据或虚假证明作担保的;
(三)一方没有实际履行能力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履行的;
(四)一方收受对方的货物财产后逃匿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