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备案的施工合同有哪些法律后果
更新时间:2023-10-11 10: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对未备案的施工合同一般不会有什么法律后果,《建筑法》已经删除了强制备案的条款,施工合同可以不进行备案。施工合同需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相关条款、参照建设部印制的示范文本起草。
一、
对未备案的施工合同有哪些法律后果
施工合同没有备案的,没有多大的后果,因为目前《建筑法》删除了强制备案的条款,现在施工合同不用强制备案了,当事人备不备案,没有太大的关系,施工合同不会因合同没有备案而无效的。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以前《建筑法》有规定发包单位应当在建设工程合同签订的30日内,送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但经过修改后,把这个条款删除了,这样就不用强制备案了,施工合同只要是合法成立,就应当产生法律效力,不会因未备案而无效的,毕竟现在合同不用强制备案了。
二、
施工合同签署及备案流程有哪些
找法网提醒您,施工合同签署流程:
1.公司合同预算部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相关条款、参照建设部印制的示范文本起草建筑安装施工合同,参与合同谈判,组织会签;参加对合同履行的评价。
2.合同预算部负责合同的商务条款,确认待签合同与审批调整建议的一致性;
3.工程部负责审核工程合同的各项技术条款;
4.物质采购部负责审核工程合同的各种材料(设备)采购与供应条款。
5.财务部审核合同付款、发票纳税等相关财务有关条款。
6.法律顾问负责分析判断合同风险、与法律相关内容的相关条款。
7.主管领导负责合同整体审核。
8.总经理审定批准。
备案流程:
1.网上申报。上首先承包人登陆政府门户网站,然后在建设工程合同备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合同备案网上申报,根据合同的具体性质、内容在对应的合同备案表中填写相关信息,打印出带条型码的合同备案表。
2.办理备案手续。合同当事人携带相关资料到合同备案管理机构办理合同备案手续。
3.正式签发合同备案表。备案机构审核合同当事人提供的合同备案资料,符合要求的,加盖合同备案专用章。

三、
签订施工合同必须应该具备的条件
签订施工合同必须应该具备的条件有:初步设计依据批准;有能够满足施工需要的设计文件、技术资料;建设资金与主要设备来源已基本落实;招投标的工程中标通知书已下达;法定其他条件。
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一般来说施工合同未备案有什么法律后果
备案并不是工程建设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所以工程建设合同没有备案的,不影响工程建设合同的效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七百八十八条
【建设工程合同定义和种类】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建设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
第七百九十二条
【订立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合同】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合同,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国家批准的投资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订立。
如何规定施工合同未备案的后果?
建筑施工合同不备案的后果是可以导致后期出现矛盾纠纷时无法处理,备案不是效力性强制规定,不备案的合同仍可以是有效的合同。备案与否在工程款结算方面有很大影响。对于经过招投标程序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其在自投标人中标时就已成立。法律并未规定需经登记备案才生效。这条规定是国家政府管理部门为了严格管理和监督建设工程合同而采取的行政管理方法。设立这种备案制度,并不是中标合同必须经过行政部门审查批准才生效,而是确定以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承包人与发包人双方之间结算工程款的依据。法律依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第十五条 招标人可以根据招标工程的需要,对投标申请人进行资格预审,也可以委托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对投标申请人进行资格预审。实行资格预审的招标工程,招标人应当在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中载明资格预审的条件和获取资格预审文件的办法。
资格预审文件一般应当包括资格预审申请书格式、申请人须知,以及需要投标申请人提供的企业资质、业绩、技术装备、财务状况和拟派出的项目经理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等证明材料。
第十六条 经资格预审后,招标人应当向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发出资格预审合格通知书,告知获取招标文件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并同时向资格预审不合格的投标申请人告知资格预审结果。
在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过多时,可以由招标人从中选择不少于7家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
第十七条 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工程的特点和需要,自行或者委托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投标须知,包括工程概况,招标范围,资格审查条件,工程资金来源或者落实情况,标段划分,工期要求,质量标准,现场踏勘和答疑安排,投标文件编制、提交、修改、撤回的要求,投标报价要求,投标有效期,开标的时间和地点,评标的方法和标准等
(二)招标工程的技术要求和设计文件
(三)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应当提供工程量清单
(四)投标函的格式及附录
(五)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
(六)要求投标人提交的其他材料。
如何规定施工合同不备案的后果?
施工合同不备案并不会影响合同效力,备案是国家针对一些特殊合同确立的规定。合同有效需要具备的条件如下:合同内容符合法律法规或公序良俗;签订合同的主体意思表示真实;签订合同的主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定其他有效条件等。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