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订婚后退婚彩礼的退还方式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11-24 00: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男女订婚后退婚彩礼的退还方式有协议退还、起诉方式要求退还。法律规定双方没有实际办理结婚登记的,女方应当返还彩礼。需要注意的是,彩礼纠纷的诉讼时效是3年。
一、

男女订婚后退婚彩礼的退还方式有哪些

  男女订婚后退婚彩礼的退还方式有:

  协商一致后退还,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二、

彩礼退还纠纷的诉讼时效

  找法网提醒您,彩礼追回有效期是三年,因为彩礼不属于特殊诉讼时效范围,并且司法解释也没有对彩礼的诉讼时效作特别规定,所以适用一般诉讼的时效,时效时间是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订婚后退婚彩礼

三、

彩礼是结婚的必备条件吗

  法律未明确规定结婚必须要彩礼,彩礼是一种习俗。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

  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

  登记结婚后,按照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订婚后退婚彩礼及赠送的物品怎么退
关于订婚后退婚彩礼及赠送物品的退返问题,双方可以协商或者通过诉讼解决争议。协商方式需要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可以灵活处理细节;如果选择诉讼方式,则需要向法院提供证据,判决结果具有法律强制力。若女方拒绝退还彩礼或赠送物品,男方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订婚后退婚,彩礼钱跟物品怎么退还?
订婚后退婚的,彩礼应当全部退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 (一)》第五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 (一)》第五条。
男女订婚同居后分手彩礼怎么处理
男女双方订婚后分手,彩礼一般是要返还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起诉请求返还彩礼,查实属于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等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后两种情形,必须以离婚为前提。订婚一般为结婚登记之前的民俗,视为双方尚未登记结婚,故一般需返还彩礼。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 (一)》第五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律师解答动态
先别着急,你可以先查看扣款信息,确定是哪个平台扣的款。然后登录该平台,在账户设置里查看会员开通情况。
刘江律师
刘江律师
12分钟前
未成年人被诈骗1400元,首先要安抚好未成年人的情绪,然后家长或监护人应尽快带孩子到公安机关报案,详
刘江律师
刘江律师
13分钟前
公司领导口头答应的奖金没兑现,先与领导及人力部门友好沟通,收集相关证据,若沟通无果可申请内部调解,或
唐宏林律师
唐宏林律师
21分钟前
急用钱平台要求支付认证前支付金的行为很可能不合法,正规贷款平台不会有此类要求,这大概率是诈骗手段。它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2分钟前
这种情况是有可能拿到补偿或让单位补交的。虽然之前说年龄大买不了保险,但后来又买了三年,说明并非完全不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3分钟前
刚签三方协议明天想解除,一般是可以的,但可能要承担一定责任。首先得看协议里有无解约条款和违约责任的约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6分钟前
若耳朵听不见没法打12345,可找身边家人、朋友帮忙反映情况。要是身边没人,能通过短信平台等文字方式
我也要提问
相关文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