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10-14 22: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以及排除妨碍等。需要注意的是,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包括了受害人故意、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等。
一、
民事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民事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二、
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
找法网提醒您,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主要:
1.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2.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
3.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由第三人承担;
4.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
5.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
6.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

三、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损害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使民事主体的权利遭受某种不利的影响。权利主体只有 在受损害的情况下才能够请求法律上的救济
2.行为的违法性。指对法律禁止性或命令性规定的违反。除了法律有特别规定之外,行为人只应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为构成民事责任要件的因果关系指行为人的行为及其物件与损害事实之间所存在的前因后果的必然联系
4.行为人的过错。行为人的过错是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具备的心理状态,是构成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关于《民法典》中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的研究
《民法典》支持多种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具体操作包括:
1. 停止侵害行为;
2. 排除妨碍以恢复权益;
3. 消除潜在危险;
4. 返还被侵占财产;
5. 恢复受损原状等。根据情况选择合适方式。
民法典哪些是侵权的民事责任
针对民事侵权责任,有多种处理方式:
1. 停止侵害:一旦发现侵权行为,应立即要求停止,防止损失扩大。
2. 赔偿损失:若侵权行为造成实际损失,被侵权人有权要求赔偿直接和间接损失。
3. 赔礼道歉:对于侵犯名誉权、隐私权等行为的,被侵权人可要求公开道歉,恢复名誉。
在处理这些责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若有疑问或需要帮助,可寻求法律援助或提起民事诉讼。
民法典侵害财产权民事责任有哪些
当财产权受到侵犯时,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些责任的具体形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以及赔偿损失等。选择何种责任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考虑侵害行为的持续性、是否已造成实际损失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