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网络诈骗的公民应对措施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12-12 17: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针对网络诈骗的公民应对措施有保持冷静,确认损失,尽快报警,防止二次受骗,搜集证据报案等。网络诈骗三千元立案,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
针对网络诈骗的公民应对措施有哪些
针对网络诈骗的公民应对措施有:首先保持冷静、确定损失;其次,尽快报警、防止二次受骗;想尽办法、尽快止损;然后,搜集证据、妥善保存;最后选择正确的报案地点,如实反映案件情况。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
网络诈骗多少立案
找法网提醒您,网络诈骗3000元立案。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未经处理,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
网络诈骗的典型特点有哪些
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主要如下:
1.网络诈骗犯罪空间虚拟化,行为隐蔽;
2.网络诈骗犯罪网络低龄化、低文化、区域化;
3.网络诈骗犯罪链产业化;
4.诈骗手法多样化,更新速度快;
5.诈骗高危人群犯罪手法多样化,交叉化趋势明显。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电信网络诈骗措施防范有哪些
防范电信诈骗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高度重视电信诈骗防范工作;
2、积极向客户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的要点;
3、积极参与防诈骗技能的培训;
4、加大营业区自助服务区的巡视力度等。法律依据:《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一)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未经处理,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网络诈骗预防和应对方式是什么?
法律分析:预防网络金融诈骗手段:
1、严厉惩治诈骗。
2、银行系统设置反诈骗控制节点。
3、将网络融资平台纳入金融监管。
4、创新技术保护信息数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网络诈骗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网络诈骗犯法。网络诈骗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防范网络诈骗的的措施有,不贪便宜、使用比较安全的支付工具、仔细甄别,严加防范等。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